可耗竭资源的稀缺性分析

2009-03-12 09:00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12期

韩 玥

摘要:本文分析了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稀缺性成本的含义,认为耗竭性资源稀缺性成本的存在应具备物质意义上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或机会,反应资源稀缺性的价格由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开采成本组成。

关键词:耗竭性资源;资源稀缺性;稀缺性成本

1前言

由于历史的沿袭和存在某些技术上的困难,经济学(尤其是资源经济学)一般把自然资源分成可再生资源、耗竭性资源或称不可再生资源二大类来研究。耗竭性资源是指那些没有自我繁殖能力的资源,这类资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相对于人类使用来说,其生成时间几乎可以视为无限的,由于不能自我繁殖,其初始禀赋数量是确定的,可能会被耗竭。传统经济学对耗竭性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动态的角度如何保证资源的最佳持续利用,如资源的定价,租与资源分类等问题;二是资源所有权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如资源产权。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空前膨胀,大量资源过度开采,使得资源趋于耗竭,稀缺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就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2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含义分析

2.1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含义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稀缺性可分成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两类。假如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可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但由于获取自然资源需要投人生产成本,而且在投人某一数量的单位生产成本条件下可以获取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供不应求的,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经济稀缺性;假如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物质稀缺性[1]。

2.2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成本含义分析

上述的经济稀缺性可以通过开采生产成本更高的同一自然资源得到解决,因而与稀缺性成本无关,与稀缺性成本有关的只是物质稀缺性。当然,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而耗竭性资源稀缺性成本是指由于现在消费稀缺的耗竭性资源而放弃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2]。但它强调的是耗竭性资源的动态机会成本。虽然可再生资源或半耗竭性资源的使用也存在着机会成本,但一般是静态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因为只要开发利用的速度等于或小于其自然增长或繁殖的速度,当期的使用就不会影响其他时期的使用。而耗竭性资源的机会成本则体现在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两个方面。在静态上资源用于这种用途就得放弃其他用途;在动态上现在使用资源就直接减少未来的使用量,正是后一种机会成本决定了必须对耗用耗竭性资源收取资源补偿费用。这部分成本应当由资源的所有者享有,这就是发达国家普遍征收的矿产资源权利金,也称为使用者成本、资源补偿费等[3]。因此,耗竭性资源的每个生产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当前资源的开采会影响到未来资源的开采,当前的生产决策应将未来收益考虑进去,作为机会成本的稀缺性成本能够从动态角度调整各个时期的使用量使耗竭性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无论资源所有权归谁所有,耗竭性资源是耗费一点就少一点,为了实现耗竭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实行有偿使用。

3耗竭性资源稀缺性成本的前提分析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耗竭性资源稀缺性成本的存在应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耗竭性资源必须具备物质意义上的稀缺性。稀缺性可以分成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两类。假如耗竭性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可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但由于获取耗竭性资源需要投人生产成本,而且在投人某一数量的单位生产成本条件下可以获取的耗竭性资源是有限的、供不应求的,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经济稀缺性。假如耗竭性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物质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经济稀缺性可通过开采生产成本更高的同一耗竭性资源得到解决,因而与稀缺性成本无关,与稀缺性成本有关的只是物质稀缺性。当然,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次,耗竭性资源的使用必须存在着多种选择或机会。机会成本是指把有限的耗竭性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用于其他用途而付出的代价。耗竭性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以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以耗竭性资源的个别应用、消费过程为出发点,以各个部门、行业及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作为参照系数来确定,是一种比较逼近某种耗竭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真实使用价值的表征。只有一种机会就谈不上机会成本,也谈不上稀缺成本。机会的具体形式不同,边际稀缺性成本的具体含义也就不同。有些耗竭性资源可以被许多经济当事人用于同一用途,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经济当事人因使用该耗竭性资源而能够获取的边际私人纯收益的最大值,就成为这些经济当事人使用该耗竭性资源的边际稀缺性成本。有些耗竭性资源可以现在使用,也可以将来使用,因此,现在使用该耗竭性资源所放弃的将来使用它可能带来的纯收益,就成为现在使用该耗竭性资源的边际稀缺性成本。一般而言,耗竭性资源价格包括了正值的边际稀缺性成本。

4耗竭性资源的价格构成分析

我们对耗竭性资源的研究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与配置。究其本质而言,无论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都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即帕累托效率,前提是要为经济运行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价格比率”机制以及保证这组价格比率确定无误地得到实施的经济动力[4]。从上面资源稀缺性成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耗竭性资源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资源的稀缺性。就竞争性的市场机制而言,价格作为一种自发的市场信号,指导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选择,使他们各自达到最优均衡,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根据价格来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以便对不同资源的使用进行择优选择。因此,要想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源的稀缺性应得到正确合理的反映。现代资源经济研究表明,反映耗竭性资源稀缺性的价格应有以下关系:

P=λ+Cq

式中:P为资源产品价格,λ为使用者成本,Cq为边际开采成本。

根据上述关系式认为,资源自身价值越高,就表示其稀缺程度越,资源稀缺信息完全反映在该指标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反应耗竭性资源自身的价值,因为耗竭性资源自身价值的计算结果取决于资源的价格与资源的边际生产成本。当耗竭性资源的价格与边际生产成本变化的原因外来不明原因的干扰时,耗竭性资源的价值便不可能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这三者都可能同时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应同时研究这三者的变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原因,各自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章铮.边际使用者成本:资源产品定价与国际贸易[J].世界经济,1998,10.

[2]W.尼克尔森.中级微观经济学及其应用.Dryden出版公司,1987(第4版).

[3]李军.中国公共经济初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4]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