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9-03-12 09:00詹中新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詹中新

摘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个热点问题,作为省属本科院校,襄樊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走在了前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引起了国内的关注,同时,学校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成立汽车工程学院和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也是为襄樊市服务的一个举措。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联合办学

走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之路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的要求。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紧密的校企合作是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走更加的紧密的校企合作之路成为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型企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一线员工、工程技术人员、各级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更新、管理理念更新、岗位技术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近年来,市场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效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于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襄樊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交流与合作,搭建校地人才科技对接平台,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襄樊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1产学研合作办学新模式

为解决企业人才引进难和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襄樊市樊城区整合本地高校和辖区非公企业优势资源,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推行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联手,盘活本地资源。该区积极为地方高校和企业牵线搭桥,辖区内2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与襄樊学院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定期互通资源信息。高校向企业介绍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以及优秀学生信息,企业向高校介绍研发产品、发展方向、所需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充分整合高校的教育、人才资源和企业的设备、岗位资源,共同培养人才,以求优势资源的共享、互补。工学交替,双向培养人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双方协议,参与该计划的学生从大三开始每年获得企业提供的“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6000元。学生除了完成大学本科正常教学计划外,还需完成根据未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需要设置的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课程、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培训课程的学习,并完成不低于11个月的在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待遇给予薪酬。此外,我校与福建闽海人才服务中心、回天胶业公司、中铁十一局建安公司、襄樊王胖子建筑公司、上海宇昂化工科技公司等优秀企业,实施了“人才定向培养与就业工程”,设立企业奖学金165万元,校企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共同培养所需人才,推动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开展。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我校举办的“万州班”和“天舜班”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下面对我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万州模式和天舜模式做一简要介绍。

1.1.1万州模式

万州模式是我校与襄樊万州电器集团联合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采用订单式培养。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毕业后,按照校企订单培养的协议,通过定向培养企业测评者将被直接录用为正式员工(不另设试用或实习期),直接从事技术岗位工作,并在该企业工作不低于5年时间。2008年7月2日,襄樊学院与万州电器集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正式签约,襄樊学院党委书记周应佳教授与襄樊万州电气集团董事长赵世运先生共同为“万州电气集团人才培养基地”揭碑。首批20名襄樊学院物电系自动化06级学生被列入“校企联合培养万洲人才计划”。万洲电气集团在襄樊学院设立20万元“万洲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用于对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万洲人才计划”学生的特别奖励和补贴。7月15日,学生进厂进行实习,实习程序如下:(1)7月15日、16日两天,接受第一阶段的入职培训,了解公司情况。学习《员工手册》、《万州电气宿舍管理制度》、《万州电气考勤管理制度》、《万州电气就餐管理制度》,了解公司的产品知识。主要是就公司的几大类产品进行原理性培训:包括WP系列进相器、WYQ液态电阻启动器、WLQ笼型启动器、WGQ固态软启动器、XGN……等几大类产品。(2)7月17日,正式进入生产车间,接受岗前培训。主要是对产品的器件清单、原理图、端子图,常用器件的识别、安装方法,器件电气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并学习了相关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7月19日,接受“5S管理专题培训”和“ISO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专题培训”。(4)7月21日—8月29日,对前期培训知识进行两次考试,一次考核。开始正式上岗培训,并学习车间的生产流程。接受生产任务:学习做液态电阻启动器,GGD的低压柜、高压柜、连马的柜子,KYN高压柜、并柜。了解车间各个区域的功能、产品部组织结构图和《万州电气车间管理制度》中的重点事项等及实物讲解。

根据我校与万州集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计划,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是签订三方协议。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目前万州电气集团正按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共同商定的教学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系里确定具体教学安排,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在万州所必备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1.1.2天舜模式

天舜模式是我校与襄樊天舜集团联合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由天舜集团在我校设立“天舜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双方互惠互利。作为天舜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共同从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择20名20名优秀学生作为定向培养的学生,参与为期两年的“校企联合培养天舜人才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学生,除完成大学本科正常教学计划之外,还需完成双方根据天舜集团未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通过企业测评者将被天舜集团直接录用为正式员工,并在企业工作不低于五年时间。由天舜集团出资20万元在襄樊学院设立“天舜定向培养与就业奖学金”,用于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天舜人才计划”学生的特别奖励和补贴。在计划实施期间,双方对学生共同管理,各负其责。

1.1.3农产品加工模式

我校于2009年11月举行了“襄樊学院、襄樊农业局、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座谈会”。会议上,襄樊万宝粮油公司、襄樊妞妞食品有限公司、宜城新丰粮油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等十二家大型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各位企业代表对我校适时开办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举措表示赞成,并提了很多宝贵建议。一致认为,应当为企业培养具有四种能力的人才:一是实验室人才,具有一定的研发创新能力;二是实践性人才,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熟悉加工流程;三是市场性人才,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四是管理型人才,职业性经理人,老板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管理协调能力。

除了以上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还开办了“福州旅管班”与“鸿波班”。襄樊学院与福州相关部门联系,从2007年开始举办“福州旅管班”,本科生在校学习3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专科生学习2年),在福州五星级宾馆带薪实习1年(包食宿)。根据学生自愿原则毕业后定向安排就业。此外,我校与广东省洪波通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的“鸿波班”,专门为广东省沿海地区电信及相关企业培养宽带维护、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的应用型人才和储备干部,学校按照鸿波通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式培养。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由广东省鸿波通信控股有限公司推荐到电信及电信产业链相关企业高薪就业。2007年共招收260名高职生,涉及工商企业管理、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5个专业。

1.2成立汽车工程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淘汰旧产业,催生新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还有赖于相关人才群体的支撑,需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目前,汽车产业占据襄樊GDP的半壁江山,为了防止汽车行业的整体萧条对襄樊经济的影响,襄樊市政府正着力发展襄樊经济的两翼产业:纺织、食品深加工产业,下一步,将着力发展能源产业。因此,襄樊学院在设置专业时,结合襄樊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前培养所需人才,为襄樊市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2008年6月,襄樊学院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汽车工程学院。襄樊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为本科四年学制,从08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招收120名学生。襄樊学院高薪聘请武汉理工大学原汽车学院邓楚南博导为汽车工程学院院长。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襄樊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并向学校捐赠50万元设立“东风汽车奖学金”;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捐赠了发动机;湖北三环集团公司捐赠了100件/套教学设备。创办汽车工程学院是襄樊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我校坚定不移地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之路、紧密结合襄樊市汽车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服务地方的具体体现。

2009年1月,襄樊学院成立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襄樊学院开办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是基于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1)社会发展的需求。食品工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并确定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制糖工业等8个行业为“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我国食品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将是巨大的。(2)襄樊市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襄樊作为农业大市,担不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市,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接,中间靠加工业为主的市场主体来完成。依靠农产品加工业龙头带动农业生产就稳定了,农产品附加值自然就提高了。襄樊市已经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襄樊市的龙头支柱产业来发展,在城郊规划了一个食品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吸引了大米、面粉、油脂、肉类、奶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入驻。食品产业产成品市场需求旺盛,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告诉增长,在全市六大产业中居于第二位。需要较多的懂得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劳动者,同时更需要懂得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创业者。我校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机械基础,具备熟练的食品工艺技能,思想道德、业务能力、文化水平、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搞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教学和科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发展方向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将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培训员工、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将在食品工业园区联系或建设长期性的食品加工实习基地,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并建立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机制。

2小结

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解决了人才留不住、难招聘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既发挥了校企各自优势,又实现了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都急需的人才的目标。此次合作有利于推动襄樊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万州集团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实现了教育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举措,为地方高校办学开拓了新思路,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淘汰旧产业,催生新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还有赖于相关人才群体的支撑,需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目前,汽车产业占据襄樊GDP的半壁江山,为了防止汽车行业的整体萧条对襄樊经济的影响,襄樊市政府正着力发展襄樊经济的两翼产业:纺织、食品深加工产业,下一步,将着力发展能源产业。我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成立汽车工程学院和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是我校适应襄樊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超前性的体现。其目的在于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前培养所需人才,为襄樊市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5-46.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