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东亚共同体”?

2009-03-12 09:00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09年11期
关键词:鸠山东亚共同体

赵爱玲

按照鸠山的设想。“东亚共商体”应该以欧盟模式为蓝本建立。它将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第三极”,8本为何力推东亚共同体?很显然。“东亚共同体”的建立不能无视美国的存在,应该怎么考虑美国因素的作用?仿欧盟的“东亚共同体”是否可行?

10月26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临时国会上发表其上任后的首次政策演讲,主张其提倡的“东亚共同体”等构想,并表明将开展充当各国间桥梁的世界外交。在此之前的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规划了三国合作的未来,并发表《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提出“三国致力于在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基础上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区域合作”。这表明,中日韩的合作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旋即,“东亚共同体”几乎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话题。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对此表示,中国对于建立东亚共同体持积极和开放态度,并准备就如何建立东亚共同体与有关各方进行磋商。他说,相信建立东亚共同体是促进东亚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

按照鸠山的设想,“东亚共同体”应该以欧盟模式为蓝本建立,它将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第三极”。日本为何力摊东亚共同体?很显然,“东亚共同体”的建立不能无视美国的存在,我们应该怎么考虑美国因素的作用?仿欧盟的“东亚共同体”是否可行?

日本为何提出?

“2002年,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曾提出类似的构想,日本历代内阁都欲促成东亚共同体实现。现在,鸠山政府重视亚洲的主张更为鲜明,但有关共同体的架构、目的等,政府内部尚未充分讨论。”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

东亚共同体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新鲜,东盟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曾经提出过这一设想,各方提出的内容都不相同。

鸠山首相此次提出对日本意义何在?对日本政府来说,日本必须面对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经济要复苏或者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中国因素。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鸠山由纪夫认识到,由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继续坚持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必然对日本不利,于是就提出所谓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和“对等的日美关系”诉求。日本21世纪外交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就此,日本舆论提供的选项大体分为四个:第一,强化日美同盟来遏制中国,这是自民党的政策。第二,维持与中美的等距离外交,民主党具有这种倾向。第三,全方位外交,也就是联合国中心主义。第四,发展包括核武装在内的军事力量。从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民主党提出的外交方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符合日本的长远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亚共同体也是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一个政策设想。作为倡导者,日本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并借此提升或者维持自己的话语权。”该专家评论说。中国和日本现在处境不同:中国快速上升,日本则逐渐下沉。目前,日本依然居高临下,但这种优势朝不保夕。2004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中国的近3倍,刚刚过了5年,今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很可能被中国反超。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积极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其中蕴含了稳固日本当前优势地位的考量。

当然,鸠山由纪夫还希望通过区域一体化来解决东亚地区的棘手难题。他说:“妨碍地区一体化的问题,实际上只能通过地区一体化的深化来解决。例如,欧盟的经验就说明,地区一体化进程使人们淡忘了领土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东亚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以及朝核问题等,都是通往东亚共同体路上的障碍。鸠山试图通过东亚共同体这种组织框架来解决这些争端。

鸠山大张旗鼓地宣传东亚共同体构想,日本国内保守势力则冷嘲热讽。9月23日,鸠山在和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提到了东亚共同体构想。日本《产经新闻》对此发表评论,认为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半生不熟”,理由是事先没有和美国充分协商。10月10日,《产经新闻》更是提出:“鸠山首相是不是试图建造空中楼阁?”

梁云祥认为,一方面,在不放弃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日本想适当拉开与美国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之间的关系,更多将自己当作亚洲国家,通过“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推进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洪认为,鸠山此举恐怕更多地缘自国家战略的需要。因为日本民主党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日本需要与美国适当拉开距离,在重返亚洲的过程中与中国开展合作最符合日本在现阶段的国家利益。现在,日本经济在GDP总量上、在创新能力上、在单位GDP能耗上都优于中国,而中国在某些技术转让方面还有求于日本。

美国会不会搅黄?

截止目前,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并不是特别清晰,没有明确的范围,也没有大致的路线图。“正因为没有提得很具体,只是泛泛而谈,所以没有国家反对。”梁云祥说。此外,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羡慕欧盟和北美共同体,希望东亚也能形成类似的共同体,这也对各国形成了一种压力。

9月16日,鸠山就东亚共同体说:“绝对没有排除美国的意思,还是应该首先考虑亚太共同体。”但他在10月10日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则说:“此前日本往往过于依靠美国,中日韩三国才是东亚共同体的核心。”东亚共同体和日美对等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东亚共同体,日美对等就没有基础;而没有日美对等,东亚共同体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进展。

“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显然不能无视美国的存在,应该怎么考虑美国因素的作用?10月7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在演讲中表明,将和中国共同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共同体成员中没有美国的位置。但第二天,官房长官平野博文就发表谈话,指出上述说法不是“政府的方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民主党的外交依然处在小心翼翼的试探阶段:它需要摸索日美关系的新边界究竟能拓展到什么位置。民主党要重新定位日美关系,必然面对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香港《文汇报》10月22日刊文《美国会不会搅黄东亚共同体》,文章中说,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前称,目前亚洲地区的主导机制并不明确,亚洲任何涉及安全、经济、商业的重要机制都不应将美国抛置在外。这可谓是美国对“东亚共同体”首度做出有兴趣的表态。不过,联系到近来其“重返东南亚”的系列外交战略布局,美国如此反应并不意外。

文章说,奥巴马高调推出的“重返亚洲”战略,与其称之为“重返”,不如说是“重新重视”。众所周知,美国本来就须臾未曾离开过亚洲,无论是经贸还是安全,无论是与韩日及菲律宾等国的结盟,还是与中、印等新

兴大国以及东盟其它国家的深入交往,可以说任何一个外交领域,美国都早已广泛地存在于东亚乃至亚洲每一个角落。“从现实角度看,确如坎贝尔所言,东亚目前虽有诸如东盟、APEC、东亚峰会、东盟十加三以及中日韩峰会等诸多多边机制,但尚未形成稳定、持续、有效的主导机制;美国也的确不能被排除在东亚一体化的任何多边机制之外。”文章中说。

梁云祥认为,对于“东亚共同体”,美国人从感情上肯定不太乐意。美国是希望每个地区都有其盟国,地区之间国家的关系最好永远超不过美国和某一地区盟国的关系。美国在东亚具有强大的战略利益,但如果“东亚共同体”包括美国,那意义就不大了,和APEC也没什么差别了。就日本民主党而言,他们更想在美国与亚洲间建立平衡。在不同问题上,日本新政府的侧重会不同,在安全、政治问题上可能和美国走得更近,在经济问题上则更重视中国。

亚洲版欧盟?

东亚共同体应是什么模式?按照鸠山的设想,“东亚共同体”应该以欧盟模式为蓝本建立,它将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第三极”。仿欧盟的“东亚共同体”是否可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就长远来说,欧盟式的“东亚共同体”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目标。从宏观、理想化的角度看,把关税取消,使用共同货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对整个地区的繁荣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欧盟的形成取决于该地区国家间特殊的历史、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样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而这些在东亚国家之间都很少存在,这就使得欧盟式的“东亚共同体”无法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实现。他认为,首先欧盟各国整体经济水平差别不大,地区一体化后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波动。但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差距,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就不乐意放开市场,因为其经济可能会一下子被冲垮。其次,东亚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这巨大差距。

“在东亚实现欧盟为蓝本的共同体很难,至少在目前是如此。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关注,经济方面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其他方面的障碍,如社会制度差异、历史认识问题、领土争端等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洪认为。

对于东亚共同体设想,其他国家的反应如何?对于东亚共同体的主张,韩国表示欢迎。已故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于2000年东盟及中日韩高峰会上,就提议应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讨论东亚共同体。现任总统李明博也提倡新构想,主张让中亚及大洋洲国家也加入。东盟各国对于东亚共同体的看法比较复杂,轮值主席国泰国的外交官员曾指出,鸠山虽说重视亚洲,但至今未与泰国总理举行会谈。

东盟国家大多认为,日本过度依赖美国,在东亚的角色经常显得暧昧不明。这些国家虽欢迎鸠山的构想,但还得看此构想的意图及具体内容为何。

鸠山在2005年出版《新宪法试案》一书的序文中表示,今后50年日本的国家目标之一就是促或亚洲版的欧洲联盟,由日本来主导。

中国应发挥什么作用?

10月21日,中国首任驻东盟大使薛捍勤在出席中国记协组织的第八期“新闻茶座”时表示,在有关“东亚共同体”的问题上,“东亚共同体”是大方向,是大目标,但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她表示,“东亚共同体”需要通过区域内不同层面经济体之间的合作逐渐加以完善。中国也在研究日本所提出“东亚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而实现地区共同繁荣发展是所有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构建“东亚共同体”,目前应该首先从哪些方面着手?梁云洋认为,东亚一体化首先必须从经济层面人手。日韩之间正在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中日之间、中韩之间启动自由贸易区的步子就要缓慢得多。“其实,在经济合作层面上,可以先做比较具体的工作。比如,现在亚洲国家把美元作为出口货币,目前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亚洲国家也想建立亚元。”在大的框架下,尽管不可能立刻实现“东亚共同体”,但在一些领域,比如经济、文化交流、环保、气候变化方面东亚国家之间有可能会更紧密的合作。高洪认为,首先应实现东亚三国经济合作的紧密化,这个紧密化实现之后才有自由贸易区的实现,然后才能考虑所谓亚元的问题,最后才能走向经济意义上的共同体。“对于中国来说,不能因为说‘东亚共同体是由日方推动的,就担心我们会不会上了人家的圈套。我倒是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我们很有可能将来在共同体中起主导作用。”高洪说。

日前,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达成多项共识,并确认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和坚定信心。但涉及到政治基础、合作内容及谁起主导作用,“东亚共同体”在操作上面临诸多难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陈友骏认为,首先是地区安全问题。中日韩是邻居,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但以邻为壑的负面思想在日韩国内始终没有消亡,再加上两国政治保守派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扭曲炒作,给中日韩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彻底消除三国彼此间的防备心理,树立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观,是中日韩三国须共同应对的首要难题。其次,农业问题是始终阻碍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一大障碍。东亚地区的贸易合作能否暂时撇开农业问题形成一个“脱农产品贸易”的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也将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大课题。

专家点评

建设东亚共同体是潮流所向

陈鸿斌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基本上仍以北美、欧盟和东亚这三大块为主。欧盟和北美的GDP之和均在15万亿美元左右,东亚略少一点,也有11万亿美元的规模。显然,就经济合作的深度而言,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1 6个国家已以欧元取代了本国货币,走在7最前列,遥遥领先。如今欧盟正全力拓宽和深化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因为美国的实力远超加拿大和圣西哥,所以实际上是“轴心加辐条”。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后来又加上了中美洲国家,组成了“中北美自由贸易区”。

另外,近两年在推进FTA的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不拘泥于区域框架,怎么做对发展经济有利,就签署怎样的自由贸易协议。例如韩国与美国在2007年4月签署了FTA,今年7月韩国与欧盟也达成7这样的协议。东盟与欧盟之间的FTA谈判从2007年开始启动,而澳大利亚和智利的FTA已于今年3月开始生效。

东亚的经济合作显然远远落在后面。目前东亚地区的头号经济体仍是日本,如果日本没有强烈的意愿,东亚的经济合作就会显得动力不足。而在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日本一直顾虑重重。其最大的担忧是怕因推行FTA而使外国农产品长驱直八日本市场,从而使极为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农业难以为继。那样,日本的执政党就无法得到农民选票。因此,虽然日本的农产品平均关税是12%,但许多特定农产品的关税却高得惊人,如大米竟高达778%!砂糖为328%,小麦也高达252%。为此,日本不能不精心挑选FTA的伙伴,而几乎没有任何农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成了日本的第一个FTA对象国。在签署FTA协议后,新加坡唯一可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就是兰花和热带鱼,这对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就是这样一个协定,还是受到了中国于2001年宣布将在2010年前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刺激,当时的小泉政府为了不让其曾苦心经营多年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落在中国后面,才“紧急行动”起来。2005年以来,日本相继与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日本称此为“经济伙伴协议”。目前与日本签署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为11个,还有4个正在谈判,其中包括韩国。这15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日本外贸的35%。

显而易见,由于日本顾虑太多,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即当今世界第=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和中国之间尚未启动相应的FTA谈判,这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来说,无疑是很不协调的。实际上对日本而言,与中国签署FTA,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远在其他国家之上。据日本内阁府测算,若与中国签署FTA,对日本GDP的推动作用可达0.5个百分点,而与美国的FTA,还不到这个百分点的一半,与欧盟的FTA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只有0.2个百分点。另外,除了澳大利亚、泰国和韩国以外,与其他国家的FTA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都远远低于0.1个百分点。

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如再不提上议事日程,那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无疑将进一步落后于世界潮流,那是东亚各国都不愿看到的。虽然这离三国建立FTA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毕竟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猜你喜欢
鸠山东亚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学霸“三小只”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