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必行之路”

2009-03-12 09:00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09年11期
关键词:铝业企业发展

王莉莉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在后危机时代到底该干什么。这次的金融危机给了全球制造业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就上去了,抓不住这个机会就可能掉下去。”

10月初,美国铝业(Alcoa)宣布第三财季扭亏为盈,实现利润7700万美元,结束了连续三个财季亏损的势头。

作为美国首家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的大型公司,美国铝业原本预期会继续亏损,但结果却业绩喜人。美国铝业这记响亮的“开门炮”,提高了市场对第三季利润增长的预期,道琼斯指数更创下一年新高。

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在好转,尤其是亚洲经济领先全球强劲复苏。10月26日,前来参加2009亚洲制造业年会的美铝亚太区总裁陈锦亚表示:“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在后危机时代到底该干什么。这次的金融危机给了全球制造业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就上去了,抓不住这个机会就可能掉下去。”

中国脚步

美国铝业始建于1888年,拥有121年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经营背景的美铝,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铝制品的公司。

上世纪80年代,美铝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技术合作进入中国。自1993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来,美铝已在中国铝工业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成为中国铝工业最大的国外投资者。截至今年6月30日,美铝在中国有15家企业,1283名员工。

1993年至2000年是美铝在中国的探索期,主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销售。在完成初期的探索后,中国市场所展现出来的美好前景令美铝怦然心动。2001年-2006年是美铝在中国的快速投资期。美国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在中国必须做到最大最强最好,只要中国有机会,美铝都会进入。

目前,在北京、上海、秦皇岛、昆山、苏州、广州和香港等地,美铝建立了办事机构和15家生产厂,产品主要包括铝箔、板带、紧固件、汽车部件和建筑产品。

谈到美铝与中国的合作,便不能不谈到与中铝合作的力拓并购案,虽然遗憾收尾,但这次收购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陈锦亚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人在若干年后会看到中铝和美铝合作的意义,在于推迟了必和必拓对于全球铁矿石的垄断。”

他指出中铝和美铝合作是一种商业行为,中铝选择美铝形成了强强联合,从而制止超级大集团的形成。

陈锦亚认为中国市场对于美铝说至关重要,美铝在中国高达10亿美元的长期投资计划,几乎占美铝全球年利润的三分之一。

美铝同中铝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中铝最初到香港上市,美铝便认购中国铝业总股本的8%。

同时,陈锦亚认为,和中铝这样的中国企业合作,美铝学到重要的一点就是本土化。这就像1+1>2的道理,纯粹美国的经验和纯粹中国的经验直接拿到中国市场来都不好用。

美铝非常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他看来,如何帮助中国公司走出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帮助外国企业在中国做好,其中存在着共赢的基础。走出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先从小的做起,再逐步扩大。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不佳,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这类企业来练兵。“我们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国际企业,一个国际企业必须要帮助这个国家成功,其实也就是帮助自己成功。”

受累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来袭,美铝当然也不能幸免。就在今年1月,美国铝业发布了2008年年报显示,全年亏损7400万美元,而其2007年的净利润一度高达25.64亿美元。去年第四季的情况尤其糟糕,由于铝价大幅下跌和订单锐减,其当季收入仅为56.88亿美元,同比减少20%。

2008年前,铝价大幅增长。美国铝业在利益驱动下不断加大对氧化铝和电解铝的投入。作为世界第三大铝生产商,美国铝业的氧化铝和铝产品销售额,从2002年的50亿美元到2007年的93亿美元,增幅接近一倍。

但随着危机的深入,2008年下半年LME铝价跌幅超过50%,铝业利润迅速下滑。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例,2008年12月,在美国汽车市场上,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了31%、34%和53%。美铝是三者的汽车铝材重要供应商,自然难以幸免。

在糟糕的2008年第四季度后,美铝宣布,其电解铝产能将缩减18%(75万吨),而其氧化铝产能则将缩减150万吨。相应的,其将全球范围裁员13%(13500人),并发行13亿美元新股和债券。

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美铝终于结束连续三季亏损。同时因铝价转强与需求改善,美铝预估2009年下半年全球铝金属消耗量会较上半年成长11%。

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来源。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国内企业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铝为大家找到了出路。”陈锦亚说。

未雨绸缪

陈锦亚在会议当天的演讲中表示:“列宁曾经说‘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但是中国并不是‘大难临头,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阶段。中国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找到一个出路,那么就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飞跃。”

陈锦亚认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兴盛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出口却遭遇非常大的挑战:“其实这个挑战并不单纯是国外给中国制造麻烦,而是每一个国家为了生存,都要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在这个保护中,中国的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就如今年1/3以上的反倾销的案例都是针对中国的。”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7月中旬,世贸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是历史上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在陈锦亚看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高速发展,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中国用13亿人口创造的经济动力,保证全球最廉价产品的消耗。但是,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单位GDP能耗是最高的国家之一,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铝行业为例,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建和在建电解铝产能超过180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38%,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当年表观消费量仅1260万吨,产能发挥严重不足。同时,铝产品出口规模过大,在当前国内资源、能源紧张的形势下,铝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输出了宝贵的能源。

“如果我们是以高耗能、高排放

进行生产发展,会造成资源枯竭,资源价格飞涨,这也是大家已经看到的现实,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景气,同时产生了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企业都应该走节能减排、创新的道路。”陈锦亚表示。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必行之路

在今年2月举办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铝公司连续第五年被评为“全球100家最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公司”,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典范。

美铝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用电量最大的公司之一,环境保护是放在其面前的最大挑战。“我们对于发展水电非常关注,尽可能多利用水电,减少火电的应用;同时,采购生物能源,用一些可持续的能源来保证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但是一些成功的经验,也使我们备受鼓舞。”陈锦亚说。

众所周知,美铝是一个耗电大户。但是,美铝生产的铝,超过70%仍在使用。这就相当于自1886年起生产的806百万公吨总产量中,仍有的586百万公吨在重复使用。

陈锦亚着重向记者介绍冰岛的案例。众所周知,冰岛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极其严苛的国家。目前,冰岛政府已经同意美铝在冰岛建立第二个铝电:“美铝帮助冰岛政府开发地热能源,在利用地热能的同时,减少了对于环境的影响,生产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铝,这样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同时,美铝在全球范围内研发新的技术,力争做到在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排放氧气。“这个技术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要把它运用到大规模生产中,会有很大的挑战。”

继今年4月美铝公司连续第七年发布其全球《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9月20日,美铝中国的《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正式出炉。该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客观展示了美铝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愿景、行动和成果。

2008年,除了在清洁生产方面加大投入,美铝中国为北京交通运输系统和奥运场馆及设施提供轻量化铝材和复合铝材。以穿梭在奥运村内的50辆电动大巴士为例,美铝为其提供的锻造铝合金轮辋可大幅减轻车身重量,每辆减重约125公斤,极大地提升了电动车的整体运营效率。

陈锦亚认为,美铝可资借鉴的一点就是企业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主要的负责人,必须要有非常强烈的社会意识。“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但是工业发展必须回馈社会。举例来说,如果炼一吨铝使用一般的技术产量是1.5万吨,而使用先进的技术产量可以达到1.7万到1.8万吨。想想如果减少使用1000度的电,可以对全球家庭做出多少贡献?”

有人质疑,企业致力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是不是纯粹的“做善事”。在陈锦亚看来:“在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我们把我们工业做了很大改善的过程中,企业也得到了很多现实的好处,第一个现实的好处就是我们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很多。所以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责任,也是对于一个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的工具。”

陈锦亚认为,从全球制造业来说,不管是铝行业,钢铁行业,还是各种消费能源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部必须走低能耗、低排放的这条路,必须走用新的技术搞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对于铝的行业特别提出了要加快行业整顿,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实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推进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

众所周知,美铝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据陈锦亚透露,美铝专门负责技术的执行副总裁今年12月份将会访华,非常希望与中国公司广泛合作。“其实地球这么小,如果我们不做点贡献,最后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最后,陈锦亚表示:“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是必行之路,而不是可不可以做的问题。如果你走得早,你就可以处于优势地位,这次危机之后你就可以成为走在前面的企业。”

猜你喜欢
铝业企业发展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