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09-03-16 04:00赵军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学科农村

赵军营 刘 欣

2000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课程建设已从普及发展到提高阶段,教师队伍的配备逐渐完善而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但在经济相对滞后的县域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的配备还相对落后,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状况

以山东省中部某县区为例,从1997年开始在初中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在中考时加试计算机科目。2001年开始为中小学配备教学用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现在,乡镇驻地以上中小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并连入教育城域网。小学三年级以上学校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状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总体上缺乏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和老龄化现象普遍的情况下,某县的5个乡镇的所有小学连一个专业教师都没有。在师范类毕业生不能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情况下,9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只能挑选相对年轻的教师(有的村办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47.1岁),通过短期培训后以兼课教师的身份任教信息技术学科。

2、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整体偏低

因缺乏专业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任课教师都是兼课教师。培训了什么知识就讲授什么知识,其他的很少再去给学生拓展。兼课教师大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任教语文或数学等大科目。学校、班级的日常工作繁多,兼课教师在课后进行信息技术教研的时间就非常少了。某村办小学的一位副校长担任整个学校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总共有128人),因各种原因课程经常被调换成其他学科。大部分兼课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因遇到计算机设备或软件故障无法排除的情况而影响正常开课,于是干脆不再上信息技术课,只有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的时候才开课。长此以往,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始终维持在先前的偏低水平。

3、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少

大量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够及时地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在了解的15所农村中小学校中,有8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已有3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有10所村办小学的信息技术兼课教师从来都没有出去学习过。专门学习的机会少,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水平就很难提高,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拉得越大,在教学中就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信息技术教师较少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不足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4、在学校教师中的地位偏低,与主要学科教师不平等

信息技术作为年轻的学科,在中小学校中的地位显得不是特别重要。这也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约80%的学校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和奖金发放等方面,还不能将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教师处在平等的位置对待。个别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教师划到教学服务人员里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

5、工作量大,大部分教师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

在上课之余,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还负责着学校、年级里教学材料的文字录入工作,像普通的教务人员一样从事琐碎的事务。另外,频繁的学生机房维护和教师办公用机的维修,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个别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担任学生宿舍生活管理员,整天的疲于应付,使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倾向。

原因分析

1、教师保障体制不健全,人才流动少

我国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使教师队伍在近3年内相对增加减少,信息技术学科更是不能满足需求。信息技术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及时充实到一线教学,专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流动,聘任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体制不健全,都影响着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发展。

2、相关部门抓管力度不够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时间短,教学研究便相对滞后。有些地区的信息技术教研员是其他学科教研员兼任,缺乏专业性;有些地方的学科教学处在教研室和电教部门的两管、两不管地带。只有在对学校进行综合教育评价的时候,才去抓管,形成了教学管理过程上的“真空地带”,基层教师的教研和教学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3、学校办公经费的制约因素

农村中小学靠上级划拨的教育经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需要从办学经费里开支。有限的办学经费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4、办学体制与中考招生的制约

在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使小学生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升入初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和教学也就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奢侈品。在初中,学生只要通过省招生办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在升入高中时就不受影响。85%以上的初中学校将重点放在应付学生的过关考试上,经过短期的、直接的考前培训就能通过测试。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5、教育信息化与落后学校的差距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公文的网上传输,使得最基层的村办小学也纳入教育城域网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状况和大部分老龄教师的“微机盲”水平,使学校日常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论文的打印工作落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繁重的、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占用了信息技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形成无法回避的沉重负担。

对策与建议

如前所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面临的诸多问题涉及到当地的社会背景、教育意识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方方面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重教氛围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日见成效。现在,许多人包括农村一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深远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思想意识的转变将影响人们的行动方向,因此面向全社会的积极宣传极为重要。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和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实际应用的带动影响,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形成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处理好机构改革、减员增效、教师聘任和师资配备的关系,促进专业教师的人才流动。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督察制度,促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管理工作明确,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教研制度,消除教学研究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现象。

3、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出台指导纲要,明确教学范围与方向。在广大的中小学校广泛地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和信息学奥赛,结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测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选修内容。通过基础知识测试,中考不坠分数,通过选修科目考试,中考适当加分。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4、完善教师考核,提高教师地位

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常规量化,对于教学工作以外的额外工作量进行单独评价。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晋级和奖金发放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对待。积极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信息技术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材料打印工作中解脱出来。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积极地学习、探索新知识,不断提高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健全监管机制,维护教师权益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制度和措施,保障信息技术的开课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监督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权益保障,将结果纳入对学校的教育综合评估,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学科农村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