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在二度开发中走向实效

2009-03-16 04:00唐金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情景火车小朋友

唐金海

主题图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在解读教材内容本义、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对既定的主题图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或者开发其他主题图,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学习需求。

主题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编制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主题图选编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样式无法完全满足教育教学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为,主题图设计时总是预设着一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而具体的教育情景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教育情景都是独特的,因地域环境、经济文化水平、教育政策和制度以及教师专业水平、行为习惯、教育信念等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影响着对主题图的选择和接纳。这样,教师必定要充当主题图与教育情景之间的协调者,必须对主题图有所调整,以提高主题图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应性。

教师置身于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景中,最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灵活地处理主题图和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方面最有发言权;同时教师通过解读编制者预设的主题图,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育情景对其进行调整、改变和加工,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知识,积累新的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因而,作为具有“先见”和“先验”的教师就有职责和义务对主题图积极开发,赋予它新的意义。通过主题图的“二度开发”,使主题图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适应特定的情境,一方面服务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注释,另一方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主题图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色彩丰富,主题鲜明。它承载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又密切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活思维的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通过“二度开发”,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

把握内涵,灵活改编。找准教学的最佳切口

教师是主题图资源的运用者,更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和生活实际,在认真解读教材、正确把握内涵的基础上,灵活地改编主题图,使其真正发挥最大价值。

如人教版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中有一幅主题图是“小猫观金鱼”: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条;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条。“想加算减”的暗示太明显,因为两种不同颜色的金鱼数量本来就是已知,无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有一位老师将主题图“小猫观金鱼”改为“小朋友捉迷藏”:有13位小朋友在树丛里玩捉迷藏的游戏,8位朋友在寻找,()位小朋友躲起来了?有13位小朋友在树丛里玩捉迷藏的游戏,5位朋友在寻找,()位小朋友躲起来了?游戏重新开始后,7位小朋友去寻找,()位小朋友躲起来了呢?……

捉迷藏游戏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的呈现比较自然,通过改编,避免了原先主题图“想加算减”算法的暗示,而且随着游戏人数的变化和游戏双方的转换,出现十几减八、十几减七、十几减五等多种退位减法的形式。这样的改编,使得问题情境更具现实意义,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仅是教师在预设教案时的参考依据。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和生活实际,在认真解读教材、正确把握内涵的基础上,灵活地改编主题图,在“教材文本”与“儿童现实”的巧妙结合中,找准教学行进的切入口,使“主题图”真正体现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去繁就简,突出重点。助推信息的准确提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受器官的感受性都有一定限度,当人们在某一瞬间注意事物尤其是较复杂的多种事物时,往往并不能清晰、准确地感知它的全貌。同时知觉也具有选择性,一般都只是将某个特定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当作注意的对象。有些单元的主题图色彩丰富、信息量多,又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视角和注意点就不一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偏离核心的数学问题,或者在细枝末节上流连忘返,难以将精力集中指向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对主题图作适当处理,摒弃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出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如人教版二上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有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等活动项目,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学生很难找到相同的加数,凸现不出用乘法计算的必要性。一位教师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教学作如下处理:首先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整体观察动态化的游乐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及每一个活动中小朋友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暂时隐去“过山车”、“摩天轮”等活动画面,重点展现小朋友乘小火车的场景:每排3人,一共4排,算一算乘小火车的人数,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然后将小火车的车厢逐渐增加到8排、9排,再计算乘小火车的人数,引出乘法的意义等知识。最后,重新出现“过山车”、“摩天轮”等活动,计算参加活动的小朋友的人数。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视角集中在计算乘小火车的小朋友人数上面,排除了其他活动项目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再通过增加小火车车厢的数量,加大了加法计算的难度,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然地引出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计算其他活动项目的人数,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再回到主题图中进行应用的全过程。

化静为动,逐步展现,促进学生的图意解读

主题图是通过一定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来呈现数学学习素材,也就是将数学知识隐藏在画面之中。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原因,有时学生很难理解主题图所表示的含义。如人教版二下年级《平移和旋转》的主题图是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图,图中有摩天轮、高空缆车、小火车等学生感兴趣的游乐项目,但要发现数学意义上的平移和旋转就比较困难。一位教师对“平移和旋转”的主题图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1、仿真场景,激发兴趣。将教材中主题图设计成动态形式(去掉跷跷板、荡秋千两个属于摆动类的项目,增加了一个垂直的青跬跳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有哪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说一说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3、揭示特点,形成概念。(1)分类: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将活动进行分类。大风车、摩天轮、旋转木马这些活动为一类;小火车、滑滑梯、高空缆车、青蛙跳这些活动为一类。

(2)展示特点:重点展示“小火车”和“青蛙跳”两个活动的运行方式。课件演示:将小火车车厢简化为一个长方形,将青蛙跳中的人物简化为一个个圆圈,动态演示它们的运行方式——沿着直线进行移动。

(3)揭示概念:像小火车、滑滑梯、高空缆车、青蛙跳这些活动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种现象叫做平移。4、回归生活,加深理解。(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2)做一做,做几个表示平移的动作。

通过将静态的主题图还原为动态的场景后,深蕴图中一时难以发现的平移的运动特点逐步显现出来,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发挥了主题图承载知识、发展能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现象,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巧问妙联,循序推进,实现教师的有效引导

面对情趣盎然的主题图,学生就有了说话的冲动,加上老师的“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的诱导,学生的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都争着抢着回答。这时要是再问一句“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下,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比一个观察得细致入微,一个比一个回答得令人啼笑皆非,数学课就成了一节“看图说话课”。等老师辛辛苦苦“众里寻她千百度”,把学生拉到数学学习轨道上来,十多分钟已经溜走了。那么,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与主题图的深层对话呢?笔者认为,教师在理解教材“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好“先知先觉者”的作用。

一是合理设置问题空间,引发学生有效思考。提问是课堂的骨架,一个好的问题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空间太大,学生可不着边际地回答,生成太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条件设置调节问题空间,改为“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在合理的思维空间里作有效的思考。

二是适时跟进追问和补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追问和补问。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如一年级上册“6、7的认识”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得出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可以用“6”、“7”表示时,教师及时追问“还可表示什么?”通过追问,把归纳抽象出来的“6”、“7”再一次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表象,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到生活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是巧用故事形式串联,推进教学进程。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自然贴切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教学一年级下册“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时,教师通过用小猴子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给数学教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本资源,同时也给学生设置了较为丰富的探究空间。笔者相信,有了教师的潜心解读、深蕴内涵,有了教师的合理改编、精彩呈现,主题图定将成为课堂现场中的夺目亮点。

猜你喜欢
情景火车小朋友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楼梯间 要小心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把美留在心里
Let’s DIY Poster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越来越快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