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国制造”在日形象迫在眉睫

2009-03-23 02:40
进出口经理人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日本产品

黄 帅 王 帅

中国制造在最近几十年的强势崛起,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及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认识,尤其是对中国的近邻——日本来说。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印象也从早期的陌生变得熟悉,日本经销商与中国企业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在中日两国30年的贸易史当中,日本消费者和厂商一直比较尊重中国企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01年中国入世,兴起了三次对华投资高潮,加上中国企业自身的努力,他们日益成为日本市场可以信赖的伙伴,海尔等民族品牌亮相日本东京银座大街,曾经给高傲的日本企业以极大的震惊,而联想和中国石油等企业不断出击海外,也使得日本企业认识到中国企业不仅是日本的合作对象,更是不可小窥的竞争对手。

也正是在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中国产品以其物美价廉享誉世界,“MADE INCHINA”就像当年“MADE INJAPAN”一样,不断冲击世界的眼球,然而事实证明,中国企业的步伐迈的可能仓促了一些,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这使得近年来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产生了怀疑。

2008年年初,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发生所谓的“毒饺子”事件以后,日本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TDB在日本全国展开了针对中国产品的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企业10066家,其中6131家,占60%的企业表示对中国的产品或者服务不放心,在品质之外,更另他们不放心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占到了75%左右。当然,随着近一年双方的努力,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日本经销商也期待着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并希望尽一切所能帮助中国企业。但国内企业频繁的产品安全事件还是在不断降低中国制造在日本市场的产品信誉度。

饺子事件之后不久,日本一位56岁的家庭主妇在东京都八王子市的“伊藤洋华堂南大泽店”购买了中国产冷冻豆角,第二天晚上品尝时出现了口中发麻等症状,经检测豆角中含有高浓度杀虫剂“敌敌畏”。

2008年10月23日,日本的一家意式餐厅连锁店“萨莉亚”查出中国产的比萨饼底中含有微量三聚氰胺,导致一些日本餐饮连锁店加快动作,把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地从中国移向日本国内。而类似的这些围绕中国产食品安全问题在日本的不断出现,使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越发感到不安,并影射到其他中国产品。

事实证明,中国制造确实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当然,这中间也有日本媒体过度的炒作,轰炸式的报道影响了日本老百姓的主观判断,从而对中国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需要中国企业在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媒体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看到中国最真实的、放心的产品,并能够如实地予以报道。

在努力提升自身产品品质的同时,要提高公关水平,善于化解危机,在危机的最初阶段及时出手,将影响降到最低,最好能够在企业内设置专职公关处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政府机构和媒体组织,正面解释问题,避免误解和对方过度的渲染。

日本依旧是中国企业在亚洲的重要市场,在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当中,日本与中国并列,是“最具魅力国家”,特别是在运输、电气通信基础设施,以及政局稳定性、人才、劳动力的能力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不利条件下,中国产品希望进军日本市场或者扩大销售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其中重塑中国制造形象就是重要一点。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日本产品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