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沟通策略构建和谐校园

2009-03-30 09:46章连木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校长校园心理

章连木

一项心理健康研究对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先不说此项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怎样,但从中却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校长重视并解决。在大力提倡构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今天,如何有效解决、释放教师的消极情绪和心理情结,从而让教师在和谐的校园中体验幸福人生、健康人生和事业人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沟通策略,做到有效沟通。

一、尊重——与教师同位

要做到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尊重是前提。因为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尊重能使教师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围,尊重能使教师感受到被接纳,实现自我价值。

虽说尊重教师很简单,但在教育实践中,校长往往容易以领导者自居,把自己置于教师的上一层,与教师群体割裂开来,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从而造成教师不愿也不敢与校长沟通。长此以往,教师的消极情绪和心理情结得不到有效释放,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的对立,造成校园人际关系紧张。因此,校长要学会尊重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的一员,与教师在同一个平面工作与生活。如在同一个餐厅用膳,经常参加教师会议,与教师一起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对待教师每一次的建议能够认真思考,真诚交流。

罗杰斯认为:“尊重是无条件的……”因此,尊重教师,还需要校长无条件接纳教师的现状以及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并予以充分关注。如做到尊重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尊重受到孤立和拒绝的教师,尊重有过错的教师,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教师,尊重不尊重自己的教师……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才能更好地在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幸福,在舒心的前提下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理解——与教师同心

理解就是要通情达理,能从教师的角度去体验其情感、思维,并把关切传递给教师,以此感染教师。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又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教育要求空前提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压力日益增长。如何让教师体验到温暖,体会到关怀?我认为校长理解教师是关键。

例如有一校长双休日打电话叫老师到学校做事情,恰巧该教师的孩子生病,有困难。校长说:“是你家的事情重要还是学校的事情重要。”一句刺耳的话就让老师的心降到了零点,当老师赶到学校时,发现此事并不只有他才能完成,其他老师也能做,冰凉的心结就这样落下了。而另一位校长在对待同样的事情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你今天家里有事吗?方便吗?忙吗?如此的问话,老师再忙,因为有了尊重,有了理解,还有什么比学校的事情更重要呢?老师更愿意努力地为学校工作。因此,校长要经常性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应该采取的工作态度与言行,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你能理解教师的心,你是一位平民化的校长。

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理解力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我们的校长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有了理解,才能与教师的心理相融,有了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教师,才能为有效沟通架上阳光大道。

三、倾听——与教师同感

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聆听。因为倾听不仅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也展示着宽容谦逊、通达睿智的人格。只有倾听,才能让校长更好地走进教师的心灵,去感受一样的情感、一样的观点。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谁都不敢保证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倾听,你就能借得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个性中的缺陷,仅凭自我省悟,往往难以明察秋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眼,可以善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倾听既是让教师恰当释放不良心理情结的有效手段,也是校长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如《6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案例再次给学校校长、领导管理者敲响警钟,我们必须重视与教师的有效沟通,用倾听换取教师的倾诉,释放教师的不良情绪与心结。案例中服毒自杀的陆老师身上典型地集中了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她所在的家庭环境以及她的家庭状况都使她不得不随时随地扮演一个强者的角色,一旦与人沟通不了,便容易走入思想怪圈,从而走上一种极端。正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者未能提供一个让老师痛快倾诉的场合,悲剧才又一次的发生。

还记得一个放晚学的傍晚,一位下辖完小的老教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虽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我还是诚恳地请老师落座,端上绿茶。老教师刚开头说了几句话,眼泪就顺着眼脸流了下来,看得出她的伤心和委屈。我静静地坐在那儿,没多说几句话。老教师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该流的眼泪也停止了。最后,她对我说:“校长,你不要批评其他老师,主要是我自己感觉有点委屈,现在说出来了,我的心里也好受了,其实没什么的,我会干好工作的……”这是多好的老师,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赞赏什么,只需要校长能抽出一点点时间,能停下脚步静静地倾听老师的心声……

真正成功的校长都是善于倾听的,因为只有倾听才能更好走进教师的心灵,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安抚教师的情感。

四、表达——与教师同语

在有效沟通中,适当的表达能起到促进良好的心理沟通与心理相融的作用。如寓言《国王的梦》:第一个解梦者说,是坏梦,国王的亲戚要死得早;而另一人说恭喜国王,您比任何一个亲戚都活得长。结果,第一个人被国王杀了,第二个人却得到了赏赐。别人不解,求教于第二位解梦者,他说:“不在于我说了什么,而在于我是如何说的。”因此表达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表达形式是否恰当。

是啊,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表达却带来了如此不同的结果,这说明校长在日常沟通中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尤其是在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态度、情感与评价时,要尽可能用积极的表达方式如真诚、赞美、鼓励、期望等,同时应努力避免采取消极的表达方式如指责、拒绝、失望等。

例如有新教师分配到学校时,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校长却可以真诚地给予他们一句:你看上去真不错,听说你在学校学习很不错,我相信你一定会很快适应学校工作的,我想信你一定能干得很出色……让新教师感受到校长对他(她)的关切,对他们的期望,让他们以亲切的心态融入到新单位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

又如某老师开了一堂公开教学观摩课,写了一篇论文发表了或家里有了什么喜事,我们校长若都能及时地送上祝福与问候,教师一定会愉悦地接受,并能与校长很好地心理相通,整天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去。

而在一些失败管理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共同点就是否定员工、讽刺员工、抱怨员工等。因为管理者采取了错误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员工朝着失望的方向去发展,最终使企业、使学校走向衰败。请我们校长一定要记住:“否定,是使教师消沉最好的武器。”“讽刺,是毁掉教师自信心的良方。”“抱怨,是疏离感情的催化剂。”

有效沟通,换位理解,静心倾听,善意表达都必须建立在对教师真心尊重的基础上,花时间与老师沟通,倾听老师的心声,向老师传达你的期待、你的鼓励、你的赞赏、你的表扬。努力做到与教师处在相同的位置,与教师拥有同样的心情,与教师有同样的感受,与教师有共同的语言,从而达到心理相融,情感交融。只有如此,教师的不良情绪与心结才能在有效沟通中得到释放,我们的校园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才有和谐校园。

猜你喜欢
校长校园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