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选择的思考

2009-03-30 09:46任爱晓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研组调研考核

任爱晓

一、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现状之一:各地落实新课程理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短斤缺两的情况。

现状之二: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表面繁荣的背后难掩追求教学本真的缺位和错位。

出现这些现状,症结在哪里呢?

症结一:决策系统中的反馈系统不健全。反馈系统不健全造成信息反馈迟缓、失真,导致决策者的决策不适时、不科学。

症结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不“标准”。新课程实施以来,尽管大家都意识到评价手段要多元化,但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是以终端一张试卷的检测成绩来评价我们的学校,评价我们的老师。有些学校甚至把检测的成绩做为发放教师考核奖的主要依据。在这样的一种压力下,我们的教师怎敢放开手脚搞课改,课改又怎能得以深入开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的选择

策略之一:建立教学调研制度,加强信息反馈系统建设

教学管理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指挥系统,另一个是反馈系统。指挥系统对我们每一个学校来说都比较健全,而往往容易忽视反馈系统的建设,由于反馈系统的不健全,造成信息反馈迟缓、失真,导致决策者的决策不适时、不科学。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反馈系统的建设,形成一种制度。我们的职能部门每个学期都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督查工作计划,每次督查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增强教学工作管理的透明度。

在新课程实施三年时,我们召开了新课改工作总结交流会,并在教代会上通过“衢师二附小领导班子教学调研制度”。调研范围是全体教师,调研人员是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的教研组长,调研时间是每周一上午半天时间,调研方式是第一节听课;第二节课听取被调研教师教学工作汇报(30分钟);可以是教学经验、成功与失败、心得与困惑、意见和建议等;查看有关能证明工作实绩的材料,如教学反思、作业批改等;被调研者要接受每位领导成员1-3个的提问,教研组长对这位教师作出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后每位调研领导、被调研的教师、教研组长都要撰写一份调研反思,及时反馈。通过这半天的调研,对我们管理者来说,不仅能了解该教师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而且通过调研质疑,还能较全面客观地掌握该教师乃至整个教研组日常教学的情况。而对被调研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全面的检验,促使他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积淀,吃透教材,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策略之二:严格谋划落实“三个计划”,构建立体化质量管理网络

三个计划具体指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1. 制定计划民主化。我们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的制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经过几次的反复才能确定。

2. 建立教研组计划认定会制度。为了确保教研组计划切实可行,我们学校建立了教研组计划认定会制度。开学初,每个教研组计划的出台,首先在总结上一学年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全组教师的讨论,由教研组长执笔制定出计划,然后参加学校的教研组计划认定会。在认定会上,教研组长阐述计划,接受领导班子的质疑。通过质疑,把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意图渗透下去,帮助各教研组正确确立工作目标,把各教研组的工作统一到一个层面上来。教研组长根据领导班子的提问,对计划再次进行修改,使计划成为组内每个教师的共同愿望,而不是组长个人闭门造车的产物。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就在各教研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形成一条工作链,一环扣一环。

3. 成立“青蓝工程”工作小组。我们学校规定35周岁的教师均是“青蓝工程”工作小组的成员,每个成员都要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即三年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由“青蓝工程”工作小组管理与考核。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者向学校领导作出书面原因分析。“青蓝工程”工作小组通过随堂听课、查阅资料、谈话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每位成员的过程管理,及时反馈信息。

策略之三:抓学校教学细节管理,规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我们学校这几年来,以细节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工作的考核,如有关教师业务管理的考核:教材培训考核、反思考核、理论学习考核等;有关质量管理的考核:学生课堂表现考核、拼音检测、学生的阅读考级考核、学生体质的考核、音乐素养的考核、审美能力的考核等等,有关教研组考核:实行教研组月考制。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考核,抓实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全面、多元地评价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

策略之四:抓学科教师“每日反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都知道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反思的周期拉得越长,效果就会越差。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工作小组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成员必须做到一天一反思,常思常新。通过抓学科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策略之五:抓教学互助团队建设,激发学校内部管理潜力和活力

我们学校的团队分甲、乙、丙三类,甲类团队是上级红头文件公布的,乙类团队是学校聘任的,丙类团队是由教师个人申报、学校审批而定,申请者就是该团队的领衔教师,三人以上即可成立一个团队,我们学校目前已成立了二十余个丙类团队。注重教学互助团队的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且能有效增强每个成员主人翁的意识,许多工作就由被动行为自然转化为成员们的主动行为,大大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研组调研考核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