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3-30 09:46韩秀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直觉教学法创新能力

韩秀兰

创新能力是一种由知识、能力、个性等因素构成的高品位素质,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创新的潜力。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同时还应拓宽创新教学途径。

一、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其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教师的教育活动及其效能,质量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创新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学途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要通过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创新思维活动来体现,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容器,相反,他们是主动探索并积极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在整个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应时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动手。创新教育之所以有别于应试教育,就是重视个性的发展,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又要因势利导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大都注重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待、鼓励、宽容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此外,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创新采取的宽容态度,对学生思维结果的延迟评判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都有十分有利于创新力的开发。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这方面的体验和经验。

三、拓宽创新教学途径

有道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大师说得更为精妙:“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就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地试验成功了许多的教法,例如多媒体运用法、发散思维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但是,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特别是需要继续拓宽创新的有效途径。其中,以下几点不可忽略:

1. 结合教材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并能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起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2. 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著名的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人类主要是凭借机遇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科学和艺术。直觉思维是创新的重要成份。日本早稻田大学作过一次专门调查,69个科学家中有89%的人说,他们是从突然的启发和非理性思维的预感中得到帮助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是这种类型。因此,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知识的结构;然后要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凭自觉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3. 有计划地经常性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大中专院校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得重任。为此,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更应该有计划地开展适合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创新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针对这种情况,应建造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专用的图书室、阅览室、不仅在校期间对他们开放,而且也应在节假休息日对他们开放。这应建立众多类型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既有稳定的组织,也有专门的指导,更应该有定期的评比或比赛等形式的提高性活动。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对社会更具有独特价值的发明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代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呼唤创新人才辈出的世纪,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

猜你喜欢
直觉教学法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你的直觉靠谱么?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