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培养科学学习兴趣

2009-03-30 09:46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小燕子磁铁科学

贺 伟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主动、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其学习兴趣。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兴趣

如何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小魔术——会飞的小燕子。首先我竖放着一张画有蓝天、白云、柳树、小燕子的图画面对学生,背对着学生的一面画纸用磁铁吸引小燕子,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小燕子随意地飞动。看着同学们好奇的样子,我加重了语气,真神奇呀!小燕子为什么会在画面上来回地飞动?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画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控制着小燕子的飞动。这样,就在短短2分钟的情境演示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激发兴趣

随着“做中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这个环节就能充分体现这一质的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科学课程的起始阶段也应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这样没有培养好不但合作意识,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明白“众人划浆开大船”,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只有合作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三、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

四、巩固实践,应用新知,让学生好学延伸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科学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燕子磁铁科学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发现迁徙的秘密
科学拔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