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潜化

2009-03-30 06:23薛德芹
商情 2009年33期
关键词:交流班主任教育

薛德芹

【摘要】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要处理好学生的“犯师”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生事件时怎么去处理解决,如何把德育工作做好。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さ毖生的“犯师”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记得几年前,我刚接一个班主任不久,开班会时,一位男生提出:班里的足球坏了,想拿班费再买一个。我正为班里的大部分男生不学习,只讲玩儿发愁,足球坏了,高兴还来不及,坚决不肯出班费买。学生说:“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一听,还抬出原来的班主任来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台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中影响很不好,学生们都认为新班主任是个专制的人,对我敬而远之,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踢足球并没错。经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班费出一半买来了新足球,但要保证学习。很奇怪,新足球买来后,这些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球继续下降,反而大有进步了。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避免走弯路。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

在“犯师”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犯师”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犯师”的态度,宜真不宜假ぁ胺甘Α笔录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犯师”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了。

当“犯师”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犯师”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四、处理“犯师”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2.平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犯师”。班主任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

3.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入鲍鱼之舱,久闻不知其臭”。又有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犯师”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学生对教师的“犯师”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犯师”。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在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

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处罚学生时,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少年儿童研究》曾登周立文先生赞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的文章。文中称赞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我也曾尝试过对学生的宽容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经过这样的尝试,我后来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少发生学生的“犯师”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犯师”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

猜你喜欢
交流班主任教育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班主任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