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素质

2009-03-30 06:23李娟娟
商情 2009年33期
关键词:学会素质教育语文

李娟娟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就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语文素质 应试教育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比较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的选拔性教育模式,它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片面发展的淘汰式的教育。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师生负担重,教学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压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对象是少数升学有望的优等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只讲考试的知识,不考的略讲或干脆不讲;教学只抓课堂,很少或不开展语文活动,更谈不上密切联系生活,这就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高分低能,语文应用能力较弱。

为摆脱“应试教育”造成的这种困境,我国在九十年代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必然,是现代化建设之急需。它以素质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标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既传授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要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它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它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大小课堂结合,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

明确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优劣,语文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彻底摒弃“应试教育”,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开设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开设语文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内容。

(1)开展课前2分钟听话活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与人交往,要会听。开展听话活动,首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能抓住中心和要点,了解说话者的意思;记叙文能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议论文能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说明文能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话者可老师、同学、录音、广播等不断变换,内容由简到繁,由名人名言赏析、笑话、故事、寓言到比较长的课文、课外读物;语速由慢到快,一开始可每分钟二、三百字,学生听的能力增强后,可每分钟六、七百字。听后要求复述大意,说出记叙要素、作者的观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人物刻划的方法等,可个人抢答、小组竞赛、男女生对抗等形式进行变换,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2)开展说话活动

与人交往,不仅要会听,更要会说。开展说话活动,要求:用普通话说,语音清楚,音量适当,态度自然,仪表大方,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思路清楚,能恰当地表情达意。初一主要进行介绍自己、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活动;刚开始可让性格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先说,然后按座次轮流进行。为保证说话质量,可让学生在说前准备说稿,尽可能地熟悉说的内容,说时脱稿。初二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刚开始可说简单的片断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让学生自己拟题,说比较完整的一篇文章。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难度可不断增大,由老师或其他同学现场拟题,学生现场口说,说完,其他同学现场评说。初三进行辩论、演讲比赛。对学生说话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说话能力得到锻炼,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在学校、上级教委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学生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3)进行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朗读训练,可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个人读结合的方式,朗读内容也要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范围。为提高兴趣,可分文体进行朗读比赛,并发奖品进行物资和精神鼓励。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学生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乐学,还要会学。新生一入校,第一堂语文课我就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一册教材、一单元内容、一课内容,知道如何预习、听讲、复习、小结,知道如何做作业,如何订计划等,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尝试让学生分析课文,学生批改作文,学生自出试卷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学习中更尊重老师的劳动,学习更积极、主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渗透,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入选初中语文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教师要通过范文让学生汲取思想营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习《藤野先生》,让学生明确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他把个人对前途理想的追求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学习《核舟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些范文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

未来人类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因此,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在语文园地中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学会素质教育语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