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

2009-03-30 06:23李雪松
商情 2009年3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政核心

李雪松

【摘要】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它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急需“核心价值”积极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的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是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综合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他们所展示的理想、情感、兴趣乃至烦恼、郁闷、渴求等都需要我们“读懂”,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

1.兼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2.主体性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张扬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就整体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3.多样性

一是价值评价标准的双重性、多样性。理论上的认知标准和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二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三是价值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大学生在价值实现的途径上,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争取别人帮助,倾向于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

4.矛盾性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价值观困惑和矛盾体现在三个反差上:道德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内外的反差,即实际存在的道德双轨的现象I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

5.时代性

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诚信的时代特征。

6.不稳定性

在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双重价值的冲突和互动下,价值相对主义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又一特征。

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思想变化和行为活动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恿政课教学。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

1.将优秀文化作为切入点,高校思政课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学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纵观文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硕果累累。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基础和重要来源,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为大家喜闻乐见,是教育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思想营养。

2.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高校思政课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武装头脑,塑造灵魂。

3.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高校思政课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理想教育位列首位。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致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这个理想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群体,思政课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校思政课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政课教学,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校思政课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己任,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5.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的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新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褒荣贬耻的新风尚,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科学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野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更为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曾长秋,陈玲玲.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与引导性的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3]马艳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两课”教育[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政核心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