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索

2009-03-30 06:23
商情 2009年33期

张 艳

【摘要】从我国近年来的科学教育改革看,高中各科的课程改革都一致地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理念,高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这一教育理念来制订课程教育的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生物学是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不同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来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因此从创新角度入手,通过实践探索,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学习研究 科学创新 领悟寻理 永追真理

一、创新教育改革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或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被动,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从我国近年来的科学教育改革看,高中各科的课程改革都一致地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理念,高中阶段新的理科课程标准按照这一教育理念来制订课程教育的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我国以科学素养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其核心目标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即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并能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

3.生物学是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不同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来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观察和形象思维,要体现直观性和实践性原则,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和学科学习特点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课内外的实验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生物学观点、理解生物学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1.设计实验课件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例如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

2.活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结合,全方位开展信息实践教学。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象、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网络环境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序的活动,它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其在网上有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方案的空间和机会。同时营造交互式的协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者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并随时进行交流和自我完善,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广泛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表现形式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教学理论反思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问题启发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2.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思维上养成惰性。所以在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找关键词、学会概括段意。学生读书不是照本宣科地浏览一遍,而是要在读中思考,使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与情感,这种态度、情感和知识在一起,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这是科学探究活动固有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4.发挥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变“应试”的思想为“发展”的思想,变“灌”为“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教法为学法服务,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使其突破难点,挖掘潜力,不断发展。

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毫无顾忌的讲出自己的疑虑,充满自信的学习、活泼开朗的生活。为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充分体验发现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也加强了师生、生生交往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在这样的共同交流、讨论和发现中学生在自由的放飞了自己想象力,切实的体验到了自己强大的思考力,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识,增强了判断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生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

[3]曹道平,陈继贞.生物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