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电工教学中的项目教学

2009-03-30 06:23
商情 2009年33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实践能力

张 静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以基于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文章从教师的观念和能力、项目的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为项目教学法能在中职电工专业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应用及推广提供尝试性的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子技术 实践能力 引导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指由任课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做一个项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项目整个研究的过程。具体要素如下。

一、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1.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例如在《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这一项目教学中,我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照明电路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外观、内部结构、接线原则和接线注意事项,思考使用双联开关控制白炽灯工作的接线方式,并向学生展示本次教学任务结束时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理解的方向和模仿的榜样。

2.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层次感。

3.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例如在上《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前,先让同学们推选一位能力强的同学到讲台前连接电路,一般来说,电度表、漏电保护器很难组装成功,就算能组装,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且需要的时间长,有故障时不会设法排除。通过这一过程,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已知识的不足。学完单联开关连接白炽灯知识后,再全班分组进行双联开关和一只双刀双掷开关分别连接白炽灯和日光灯组装,并记录每一组组装所用的时间及出现故障的次数,最后对全班操作进行小结,对表现优秀的组进行表扬且发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从而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较多,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例如在上完《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试着连接用一只单联开关控制日光灯和三联开关控制白炽灯的电路。

二、组织实施

项目设计完成后,就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展开,具体可分三个阶段展开。

1.开始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做好三个引导:技术引导即完成某一功能要采用哪些技术;知识引导即实现这些技术需要哪些知识;应用引导即这些知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比如根据原理图,怎样画出装配图(要安装电能表、闸刀和漏电保护器);根据需要,怎样选择适当的材料,准备安装电路;根据装配图,怎样在实验板上安装电路;怎样用万用表对新装电路进行检测。

2.展开阶段

小组划分不可忽略个别学生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的差异和学生的依赖思想,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作好人员的配备,防止个别学生依赖、懒惰思想的滋生。另外教师在学生操作时要加强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当学生连接的电路发生故障时,要提示学生用万用表测电压、电阻的方法进行自查,寻找其错误之处。

3.结束阶段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家中需要楼上楼下双控灯时怎么去解决以及怎么样去排查常见的电路故障等等。

三、教学评估

学习评价是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作为学习的目标,也可用以激励和检查学习的情况。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设计好各种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一般作不定量评价,只作定性评价,评价结果没有不好,只有更好。

当今,学生成绩的好坏已不再是社会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主要是看他们是否具有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关注学生在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灵活应用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时帮助、解决、纠正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知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实践能力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