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与文化重构

2009-04-01 02:58李金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

李金铭

教师发展学校不是一种新的学校形式,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而进行的一项改革或者创新。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以中小学校为基地,高校(师范院校)、教研、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多方合作,共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或理念。这种制度或理念着重于两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一是从外部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训机制,促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顺利衔接;二是大力挖掘、开发中小学内部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教师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使广大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一、我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回顾

1.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目的明确

在我省开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是省教育厅注重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教师发展学校首批试点校于2007年9月开始建设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省教育厅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多次深入调研国内外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和经验,制定全省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召开教师发展学校专家组会议,指导全省教师发展学校的进展和具体工作,使教师发展试点学校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发挥行政职能,指导学校发展

为了使教师发展试点学校更好地发展,省教育厅在政策引导、专家指导、信息服务、经费资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建立了试办教师发展学校专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评估制度,并下发《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教师发展学校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于2008年4月组织教师发展学校专家调研小组,分3批对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河南省实验小学、安阳五中等9所教师发展试点学校进行了实地深入调研和指导。专家组通过听汇报、查阅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相关材料、召开座谈会、听课、专家组与学校教师对话交流、现场演讲等多种方式,对试点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对学校建设规划进行了指导和修订,有效地发挥了专家团队的协作指导作用。

3.试点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来自学校自主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成功的关键条件。9所教师发展试点学校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建设,表现了强烈的改革愿望和追求。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启动和有效开展,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许多学校在组织建构、制度建设、思想理念更新、发展规划制定和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例如,各试点学校都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组织教师学习理解教师发展学校的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质是师生的共同发展,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最终达到学生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最终探索出一条教师教育、学校发展的新路子,使得学校在建设理念层面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点,在对师资队伍调研的基础上,规划了学校三年建设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有些学校还指导教师制定了个人的发展规划。以校本教研、培训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多形式、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例如:河南省实验中学对该校师资构成和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实验中学2007~2010年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实施步骤:第一学年建章立制,多头试进;第二学年片片联动,推动落实;第三学年总结验收,规划发展。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制定了《教科研创新标兵评选与奖励办法》《首席教师评选条例》等多项措施。学校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校本教研为主,推行“四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名师工程、两级赛课、“四个一”工程,实施教科研联动,以研究促反思,以反思促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相得益彰。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提出了以人为本,以解决学校发展、师生共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工作主线,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反思升华→实践检验→再发现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实现教师的价值,深化课程改革,细化学校管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创新成为学校工作常态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思路。通过“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促教师发展”“关注课堂,整合资源,促教师发展”“着眼实际,抓校本培训,促教师发展”等多种措施,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养成教学、研究、学习、反思的专业生活方式,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南阳市十三中以“增质为本、抓研为先、强课为根、优师为基”为指导方针,以形成专业素质优化的教师队伍,创建研究型学校,以跻身河南省初中教育的先进行列为发展目标,确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制定了校本培训、教师论坛、学术沙龙、课题研究、观摩研讨、师徒结对、自主研修、网络交流等十项措施。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安阳五中等单位,都能结合各自的发展需要和特点,进行创造性实践与探索,推动了教师发展学校的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长效工作,不能一蹴而就。9所教师发展试点学校,由于类型的不同,所处区域的差异,学校已有基础的不同,以及对学校建设的认识水平和努力程度不同,可能在建设发展水平上会有所差异,各具特色。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性的存在,鼓励创新,办出特色。同时,要充分发挥合作共同体的作用,协助试点学校尽快完成由启动初创阶段向不断成熟发展阶段的转变,最终成为我省教师发展学校的示范引领者。

二、教师发展学校的文化重构

如果从知识的传授出发来理解教育,教师是一个教书匠;如果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构建,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科研促教,科研兴校”应是学校的不懈追求,培养“专家型”“能教善研型”教师应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之一。

学校在评价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时应纳入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确定“面向未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教师评价工作的支点,为教师构建主动的、自觉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和环境。

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建设体,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融入社会,进入中小学,与中小学的教育相融合,对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小学自身的文化蕴含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由于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促进了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全面升华,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对学校的重新认识,形成动态的、竞争的、富有创造性的新型学校,中小学也将因此超越传统的职能,形成和发展将大学和中小学融合的新型校园文化。而文化重构就是指学校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提升所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发展学校主要通过如下途径重新构建校园文化。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校园文化重构是一个主体化、开放性的概念,教师发展学校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教师要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经常跟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与教师默契配合, 共同优化校园文化资源,增强人本管理意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2.培育教师学习氛围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构的引领者,教师的整体学识水平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构的层次和品位,以教师的不断学习来提升教师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因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内涵,能增强自信,增长智慧,使教师的谈吐闪耀着睿智的光彩,使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只有这样,才能“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3.不断进行反思,以诚信美德引领人,建立和谐、合作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因为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反思的动力来源于对自身发展的不懈追求,反思可以提升教师已有的经验,把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和方法,通过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比较中找准最佳发展方向。因为教育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反思,反思促成进步,进步铸就成功。就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而言,新课改的强力推进,必将催生出一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将一路前行,播撒希望,创造辉煌。

面对新课程教学和教育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是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而校园文化的重构则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生命的升华,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动力源”,校园文化的重建是挖掘和开发学校的种种潜能,释放学校生命的张力和活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天地。

(责 编 刘 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寒露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