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傻问题”的快乐顽童

2009-04-02 05:00
老同志之友 2009年6期

余 果

2009年1月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鲜花竞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当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徐光宪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对胡锦涛说:“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尽管是奖给我个人的,但应该归属于整个科研团队。”

爱问“傻问题”的“傻”孩子

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宣化坊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父亲徐宜况曾是律师,精通《九章算术》,教他解“鸡兔同笼”和下围棋,启发了徐光宪对数理化的兴趣。母亲陈氏是传统的中国妇女,虽目不识丁,但教子甚严,自幼告诫孩子:“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这句话,徐光宪铭记至今。小时候的家庭的教育于徐光宪影响较大。

一个夏夜,繁星满天,小光宪好奇地遥望星空,问爸爸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爸爸笑着说:“傻孩子,天上有无数颗星星,怎么算得过来?”

小光宪摸了摸脑袋,又问人的头发有多少根?爸爸笑了,说:“孩子,头发真的很多,可是我没有数过,可以说数也数不清。”

童年的徐光宪“好奇成癖,爱提问题”。有时候,大人们实在无法回答他的那些奇怪问题,就只能摸摸小孩的头,惊异地说:“这傻孩子,怎么问这些傻问题?”

如今,徐光宪早已找到了那些答案。接受采访时,这位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笑着说:“我后来果然在一本书上看到,其实头发是数得清的,数目也并非想象的大:黄种人通常约有12万根、白种人10万根、黑种人14万根,每天正常代谢100根左右,每三四年更新一次。天上有多少星星?银河系有1000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整个可见宇宙,大约有1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回忆起少年时代对天文的热爱,老人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我终于从现代天文书上得到了我童年时代问题的答案。直到现在我还是个业余天文爱好者”。

52年“霞光”温暖人生路

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时,徐光宪想到了感情笃深的夫人高小霞,他们是一对有口皆碑的模范院士夫妻。

同窗共读,同年回国,同时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学部委员,曾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徐光宪和夫人高小霞“十同”的故事在高教界、科技界传为美谈。1994年,徐光宪与高小霞这对院士伉俪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在“蓝宝石婚佳侣奖”颁奖现场,徐光宪说:“我想我们现在还希望过一个金刚石婚。”他们都有信心完成这个爱情神话,但是天不假年,这句话成了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愿望。

1998年,高小霞于因腮腺癌住院治疗。当时,已78岁高龄的徐光宪隔日就搭乘公交,花1个小时许前往医院照顾爱妻。这年教师节的前一天,高小霞因医治无效离世。谈及妻子的故去,老人的声调陡然低沉,眼圈发红:“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使她先我而去……”

徐光宪与妻子高小霞感情很深。平常,高小霞亲昵地称呼徐光宪“光子”。 徐光宪曾两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他毫不犹豫地将100万元奖金全部托付给北大化学学院分配,其中的60万元专门设立“霞光”奖学金,每年资助8个努力学习又家境贫困的学生。“霞光”这一名称取自这对院士伉俪名字中的各一字,徐光宪特别强调这一奖学金的设立完成了夫人生前未尽的一个夙愿。

做一个快乐的老顽童

也许因为时时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徐光宪一直有着一颗童心,他给自己在学校BBS上的用户名取名为“老顽童”。 他每天要花大量时间上网,了解各种信息,并经常把有用的东西“打包”转发给大家,连书信、论文和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的。

“我现在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我没有音乐细胞,不懂音乐。年纪大了,我起得早睡得早。以前我喜欢下围棋,但下棋太费脑子,晚上下一盘棋就容易睡不着觉,影响第二天工作,就不下棋了,吃完晚饭后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放松一下精神,书放下就能睡着。”工作之余,徐光宪也练练八段锦、太极拳。

天气好的时候,徐光宪会在楼下的草坪旁边散步半小时左右,他说散步是他在闲暇时光里最喜欢的活动。每天,他用散步代替交通工具,信步于办公室与住所之间,生活波澜不惊,却在一派平和中洋溢出生机与活力。老人自认没有什么长寿的秘诀能与世人分享的,只有久经历练的乐观与豁达:“我相信,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快乐是一种相对的情绪,要有一个参考坐标系;快乐不快乐,就看你的坐标原点怎么定。”

人物档案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稀土化学的开创者。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绍兴。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阅读提示

与徐光宪同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忠诚,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在医学界和民间享有“万颅之魂”的口碑,详情请见4月上《“万颅之魂”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