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面临挑战

2009-04-03 01:18谢小庆
人力资源 2009年3期
关键词:区分度题库公务员

谢小庆

作者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专家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是2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进展。早在1989年1月,由国家人事部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中,就明文确立了“凡进必考”的原则。20年来,数以十万计的青年才俊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其中许多人今天已步入重要的岗位。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的能力考试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就整体而言,公务员已经是今天素质最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经在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战略”层面上讲,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国内率先引入能力考试、申论考试,取消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公共知识考试,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向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报考者倾斜一项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措施,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实事,成为人事管理改革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种改革举措不仅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考试观念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教育考试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领域在这个示范作用下也开始引入一些能力考试,如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

但是,在“战术”层面,公务员录用考试远不如其在“战略”层面那样成功。如今的考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就考试的命题、施测和评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而言,不用说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即使与国内的许多考试相比,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委托,笔者曾经对2001年至2008年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卷进行过非常全面的统计分析和心理测量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试题质量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部分试题没有经过考前预测,试卷中存在着一些太难或太容易的试题、区分度不高的试题,乃至个别负区分度的试题。可以推测,在地方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也很可能存在同样的试题质量问题。

2、“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在增大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的6年中,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累计不过4万余人,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10:1。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2009年招考职位1.35万个,通过资格审查并经过现场确认的报考者77.5万人,报考比例达到57:1。“残联”的一个职位,报考人数竟达到4584人。人才选拔中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误用庸才”,一种是“错拒人才”。在如此高的报考比例之下,“误用庸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事实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AT)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试卷过难,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兼职的命题队伍面对专职的辅导队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征,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导致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命题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中,专心致志。

在命题队伍和审题队伍的组织中,考试主持部门面临着两难困境时间充裕、可以保证精力投入的人,考试部门不感兴趣,考试部门请来参与命题和审题的人,又往往是一些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非常紧张的人。结果,由于精力投入不足,虽然命题队伍往往由一些非常优秀、德才兼备的人员组成,但他们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水平,却常常不及辅导队伍。

4、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

今天,围绕考试作弊手段已经发展起一些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借助互联网实现的针对考试的“考中”(不是考前泄题)集团作弊非常猖獗。例如,在2009年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中,就发现多起向考场内发送答案的作弊事件。考中作弊的基本流程是:考生带微型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试卷内容以无线发射方式传出考场外——事先招聘的一组“解题高手”分别做出答案——答案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全国各地的场外“作弊助手”——“作弊助手”以无线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在互联网上,可以买到用于考试作弊的一系列设备,包括笔形扫描器、眼镜形扫描器、传输覆盖范围1000米的10w发射器、传输覆盖范围3000米的35w发射器、手表形短信接收器、橡皮形短信接收器、米粒形隐形耳机等等。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面对挑战的相应对策

20年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公务员考试不仅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基础之上,还需要建立在有效、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面对挑战,考试主持部门必须对提高考试科学性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1、实行分类分等考试

在政府中不同部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在能力方面的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合理分类、分等的基础上组织考试,才能达到“考以致用”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源地,但近代以来,在公务员录用和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方面,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就像我国虽然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如今也常常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造纸和印刷成套设备一样。在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各国都走过了一

段探索的路程,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快。

2、合理设置报考资格

在分类、分等的基础之上,考试主持部门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资格。报考资格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录用考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笔试在整个录用过程中的作用过大,通过笔试淘汰的人数过多。因此,我们在录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笔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和手段。设置合理的报考资格是在录用过程中降低笔试比重的方式之一。

3、科目设置和分数组合研究

在分类、分等和合理设置报考资格的基础之上,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也需要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选拔效率,而且关系到考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当存在多种考试科目的时候,不同的分数组合方式会产生差别很大的选拔结果。目前经常被采用的原始分直接相加的总分计算方法并不合理,相关部门还需要研究更合理的分数组合方式。

4、从特定选拔考试向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过渡的研究

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为“公考一族”,奔波于参加中央、省、地区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之中,交通食宿负担很重。由于一些地区关于考试科学化的研究不足,导致考试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公务员录用考试能从特定选拔考试逐渐过渡到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考生就会减少许多负担。但是,资格考试面临“等值”和“及格线设定”两个难题,开发难度远高于选拔考试。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得失利弊的分析来研究这种过渡的可行性。

5、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库建设研究

(1)试卷结构改进和新题型开发,面对强大的考试辅导力量,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命题部门需要对试卷结构进行调整,淘汰掉某些已经缺乏命题挖掘潜力的题型(如数列题、部分图形题)。在考前辅导的影响下,这些题型已经走入绝境。近年来,为了提高区分度,命题部门大幅度提高了试题难度,使试题向偏题、怪题方向发展,背离了此种题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此类题目中不再具有优势。“常识判断”题型也需要进行改造。目前“常识判断”的命题已经陷入悖论:如果考查内容真正是常识,题目便会缺乏区分度,通过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为了提高区分度而增加题目难度,所考查的内容就不再是“常识”,而成为“专识”,即特定的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命题部门需要开发新的题型,使试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使考试可以更好地向那些确实具有潜力、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才倾斜。

(2)预测设计,预测是保证试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全国各省市、各地区每年进行大量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开发空间。如果设计合理,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将预测与正式考试相结合,将题库建设与服务基层相结合,构造一个行政职业能力试题预测网络,利用各地的录用考试组织预测和实现题目等值,完成行政职业能力题库建设的任务。

(3)题库的参数体系,合理地设计题库参数体系是建设科学化题库的前提。参数中不仅要包括统计测量参数,如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还需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参数,如所考查的内容、能力等。内容参数需要由命题人员和审题人员进行标注。

(4)题库的等值模型,如果逐步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过渡到资格考试,就需要解决好题库的等值模型问题。

(5)试卷的自动(半自动)生成系统:题库应具有试卷自动(半自动)生成功能。在合理设计参数体系的基础上,合理的选题模型不仅要满足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的要求,还需要满足试题在内容覆盖、能力覆盖方面的要求。

(6)题库试题的曝光度(重复使用率)控制。

(7)关于逐步实现行政职业能力机考和适应性考试的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是考试发展的方向,相关部门应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6、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考试的主持部门还应对与考试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年龄限制的合法性问题、试卷保密的合法性问题、有关残疾人考试的法律问题、有关传染病患者考试的法律问题、与少数民族考生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试卷雷同统计判定的法律问题等。

历史的教训需要引以为鉴。科举考试是一种形式非常完备的考试,在公平性、公开性、竞争性方面都近乎完美,许多保证考试公平性的措施今天都很难做到。例如,科举的“单间”施测、进场搜身、誊录(为了避免辨认笔迹将所有答卷全部重新抄录)等等。但是,科举考试却遭到几乎所有近代进步思想家的切齿痛恨并最终被取消。今天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口,是重蹈科举考试失败的覆辙,还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闯出考试科学化的新路,这个问题已经尖锐地摆在了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主持部门的面前。

猜你喜欢
区分度题库公务员
“勾股定理”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篮球公务员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单维参数型与非参数型项目反应理论项目参数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