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想”的人更长寿

2009-04-08 09:36孙清廉
祝您健康 2009年4期
关键词:难事坏处堂兄

孙清廉

人生有长有短,但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虽然连接这两点的人生之路,人与人各异,但大多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遇到了问题就自然要去想,有的人会想,有的人则不会想。笔者有一位堂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先天所带来的家庭问题,自幼不论遇到什么事,总是爱往困难处想,甚至往坏处想,一年到头没有几天笑脸,总是愁眉不展。坎坷的人生之路,使我的堂兄感觉人生之旅到处充满了荆棘,每前进一步,都像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每做一件事,更是思前想后,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多说一句话。天长日久,气血失去流畅,新陈代谢紊乱,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导致未老先衰,40岁刚过,就皱纹满布,整天无精打采,都说他像50多岁的人。

其实,若论人生道路的坎坷,笔者比堂兄的磨难要多上几倍,特别是上世纪的70年代,天灾人祸,接连而至,压得人抬不起头来。就从经济条件上说,笔者的堂兄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虽说不上富裕,但总是过得去,也没遇到什么大的风浪。而笔者就比他惨多了,就说一件事:由于经济困难,在上世纪70后代末,2年内笔者卖了8次血,才算渡过了难关。也正是由于家庭中的种种不幸,笔者前后3次错过了由山沟调进大城市的机会。虽然,人生多磨难,但笔者遇事总往好处想。在笔者上小学和上初中的阶段,对笔者思想上影响最大的是一位伯父和两位本家爷爷。他们3位都算是比较有学问的人了。也见过大世面,在北京、天津做生意兴旺时,整箱子的银元也有过。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因而破了产。所以,50多岁时就回到了农村,整天干农活,一位爷爷还每天骑着一辆全身都响的自行车拾粪。由于出身不好,还断不了挨斗,但第二天照样乐哈哈的。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名利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苦短,每一天都应好好地过,才不枉世上走了一遭”。他们还教了我不少儒家的“处世之道”,特别是不管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一定要重视“人和”。所以,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笔者的人际关系一直是最好的,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虽然笔者一生坎坷,但总是笑对人生,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可以这样说吧,不管遇到什么愁事难事或让人生气动怒的事,就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生气发愁,我都不会超过1小时,更没有影响过睡觉和吃饭。大脑中装的事太多了,就干脆暂不去想,而把精力放到工作和读书中去。我总是想,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有些事,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时,就可能变成好事,使思想豁然开朗。而且,人生的坎坷经历,也是一笔财富。由于错过了上调至大医院的机会,笔者就把多余的精力用来写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顺利地获得了“主任医师”的高级职称。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人遇到难事首先是从大脑的“想”开始的,然而一个“想”字,不同的思维却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结局。一个人遇事总往“坏处”想,人生之路就会越想越窄,甚至会感到无法活下去,精神上的崩溃可导致肉体上的损伤。穷途为何末路?就是因为在困境中老是执着往坏处想;为何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一个人会“想”,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人会“想”,一切向前看,把坏事也当好事看,遇到挫折就能泰然处之,由于心理和思想上平静,遇到事情也就容易想出办法,前进之路就会感到很宽阔,就会感到前途光明。即使跌倒了也能很快爬起来,“屡败屡战”,积极进取,直至最后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平时“会想”的人更能健康长寿。如笔者前面讲到的两位本家爷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那样的生活条件下,仍都活了90多岁。现在,笔者的生活条件很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且没有患高血压、冠心病等任何重大疾病。退休后,笔者仍在笔耕不辍,现在,每年都要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近200篇,生活感到很充实。

(编辑祝健)

猜你喜欢
难事坏处堂兄
在拖延的“好”与“坏”之间
《群聊的坏处》
良心的指引
圣水镇的“乡村管家”——大事小事都管、难事杂事齐抓
填字挑战
画与理
男士?难事?
敬业
不学写字有坏处
堂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