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梳理

2009-04-13 04:02徐成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怀古衬托抒情

徐成辉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教学大纲及高考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鉴赏过程中,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对我们分析鉴赏作品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作了详细的总结,希望对学生鉴赏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古诗词文学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定性概念。首先是概念的名称: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艺术手法,不一而足;其次是概念内涵,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结构特点,含糊混乱。在此。我们不妨借用“考试说明”上“表达技巧”这一名称,用以界定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概念的外延,以此为总纲去梳理表达技巧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

表达技巧的第一层面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与抒情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通常人们不会用描写、抒情来描述表达技巧,因为描写、抒情本身大而无当。那么所谓技巧,当在于如何描写、如何抒情。这也是我们要着力研究并深入体会的。

如何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常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也称直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即借助于景、事、物,含蓄地抒发诗人感情。可分为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王维)。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典故)抒情:如“生当作入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乌江》),感时咏史,借项羽不肯过江之事。讽刺南宋统治集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苟鹤《小松》),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如何描写。我们将描写的技巧梳理为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关系:

时间关系,即古今关系。古,指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今,指诗人或诗人所处的时代。此关系中常见借古讽今和怀古伤己两类。刘禹锡《台城》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陈后主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无限感慨,是为借古讽今。杜甫《咏怀古迹(三)》借王昭君貌美而漂泊朔漠、老死而魂不夜归的际遇,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沦落江湖间的感喟,是为怀古伤己。

空间关系,即空间顺序。如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点面等多角度描写。“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前两句写秋山远景,后两句描山林近景。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前面两句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逻辑关系,包括虚实、主次等关系。

虚实关系,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虚,是指无法感知,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幻景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梦幻之境。如“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是“昨夜梦魂中”的所历。已逝之境,如“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苏轼《赤壁怀古》)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而非眼前的实事。未来之境,如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人尚在江楼雨舟里,就设想魏二别后的清苦,而非今天的实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如“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虚实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形。一是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即“虚实相生”。如李煜《望江南》,梦中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就越是凄切悲凉:今日处境越是苦恨交加,梦中越发留连忘返。二是虚实之间互相对比,突出中心,即“虚实相衬”。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扬州路”,是昔日的繁华,“尽荠麦青青”是今日的荒芜,两相对比,突出了金兵南侵给扬州人民带来的苦难。

主次关系,诗歌描述的事物有主次之分。诗人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拿另一个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衬托,以次托主。衬托又可分动静衬托、色彩衬托等。如“风定花犹落”,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动中见静,是动静衬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是色彩衬托。

当然,描写技巧还有对比、渲染、联想、想象、起兴等等,此不熬述。

明确了如何抒情和如何描写后,我们再来讲讲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的第三层面,是属于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借古讽今、如何虚实相生、如何动静相衬的问题,其作用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格大体相同。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为增添动态美,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反问是为强调突出,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渲染突现,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等。除了这三个层面。我们还要去注意一下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如渲染、烘托、抑扬、铺垫、象征、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等。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梳理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内部层次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表达技巧的准确描述。更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诗歌的准确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清诗歌表达技巧关系,对鉴赏古代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怀古衬托抒情
早春
会抒情的灰绿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约会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