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管理制度的“刚”与“柔”

2009-04-13 04:02王建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文制度

王建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下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具体而细致地论速了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刚”与“柔”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制度管理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从社会的角度讲,制度规范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模式,它对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通过与他人或组织以及社会的关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最终在群体中实现利益的分配作了具体的规定。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制度管理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管理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学校作为教育的一个组织机构,它的正常运行自然离不开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它对于保证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它对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制度又往往以规定、条文、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出现,其中的约束力是明确的,强调外在的监督与控制。它有很强的导向性、控制性、约束性。属于“刚”性的管理。一个管理严格的学校,一定能在教育教学上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学校的制度管理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管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单纯的行政管理已不能完全解决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人文管理”的理念也就应运而生了,人文管理很大程度上含有情感管理的成分,它在管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人文管理强调情感和自律,属“柔”性管理。制度管理更多地表现为静态的外观行为,人文管理更多地表现为动态内隐的心理认同。但不管是“刚”性的制度管理还是“柔”性的人文管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进步。两种管理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管理中只有做到“刚”“柔”相济,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以为在严格的学校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

学校是教职工工作的场所。每当教职工步入环境幽雅的校园,进入宽敞明亮、配置现代化教学、办公设备的教室或办公室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优美的校园一切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职工的情绪。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无疑对教职工安心学校工作起到稳定的作用。“花园式学校”、“绿色校园”,处处生机勃勃,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气息,让每位身处其中的教职工感到安全和舒适,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激发起愉悦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是教职工施展才干的舞台。绝大部分踏入教育行业的人,初始无不满怀信心,充满抱负,他们懵懵懂懂地闯进教育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各领风骚。学校要能为每位教职工成才提供最广阔的成长空间。

如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三分之一,我们每学期都安排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让他们有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对获奖的教师除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学校领导还以短信等不同形式送去表扬鼓励的话语,使他们不仅体会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更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到温暖,无疑也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是教职工可信赖的精神家园。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职工向往的家。学校既提倡共同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合力,又包容个性鲜明的文化价值取向,让置身其中的教职工耳濡目染,不断接受熏陶和感染,相互影响,进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徜徉在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一切有形的设计成为无声的文化,被动的制度管理成为自觉的人文管理。

二、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者提高执行能力的基础。

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综合体,要把这个综合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教职工有规可循、有矩可蹈。有了严格的制度学校管理便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各部门、各项工作都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形成一个健康运行的闭合系统,真正摆脱了人为管理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在制度的保障下,学校工作井然有序、赏罚分明。教职工在制度的管理下,最大限度地享受着制度带来的公平和公正,得到艰苦工作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最大满足。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应处理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相对稳定才便于教职工遵守、执行、照章办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这是“刚”性的,同时,相对灵活则要体现制度的“柔”的一面,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如果一个只把制度管理作为法宝的学校,那也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因为规章制度强调的是统一和服从,一味强调制度,缺少了对人性的理解,将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制定的制度必须是:(1)通过制度的实施,教师们逐步理解管理者的用心良苦,体会到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2)当制度被大家广泛地认同,教师们以自觉、习惯的日常方式实现着制度的约束时,制度的贯彻阻力会大大减少,它在逐步的演进中转化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所以,管理者要以心换心,以真情实意打动教师,以有效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树立“无情坚持,有情操作”的管理理念

面对严格的管理,从理智上来说。它是学校运作、发展的重要保障,许多通过教代会表决后产生的管理制度,集中代表了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强调严格执行制度,再完美的制度,一旦得不到严格执行,制度蕴涵的价值观就无法得到充分实现。这就要求在执行制度管理时,学校领导要做遵守制度的模范,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同时,还要求教职工坚持制度标准,明确职责范围,认真履行职责。

在执行制度管理时,学校也要认识到管理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度上“无情坚持”体现“刚”的一面的同时,辅以“有情操作”,体现“柔”的一面,以人为中心的情感管理和以工作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有机整合,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科学、有序、高效的运作中充满人文关怀,使管理高质量、高效率地服务于全体教职工。

首先,每一项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依靠人、开发人、造就人、凝聚人、发展人的宗旨,以公平、透明、守信、互惠为原则,将教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让全体教职工真正体会到制度内在的人文情愫:让全体教职工感到制度的制定既是为了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更是为了给每一位教职工公平竞争与发展的平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讲民主,让教职工通过适当的途径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制度的更加合理,让教职工感到制度是一个对大家的共同约束,制度形成的结果是“刚性”的,但形成过程却可以增加一些“柔性”的成分。通过校务公开工作,告知全体教职工,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激发教职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其次,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个体在遵守制度、完成任务时存在的能力差异既要重视,又要理解。要善于激励和引领。坚持“阳光下的表扬,密室里的批评”。学校领导的一个微笑,一句由衷赞美的话语,都会给教职工以很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要有公仆意识,自觉接近和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愿望、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学校领导心中有群众,学校教职工才会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唤起他们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和希望,为学校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也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有效执行。管理才能发挥效益,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学校才能真正得到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文制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某些单位的制度
人文社科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