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梅”的意象

2009-04-13 04:02李永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节操寒梅隐者

李永涛

[摘要]“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笔者在广泛阅读整理的基础上,对“梅”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和表达的作者情思,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审美文学解读

梅孤清傲岸,兰幽雅空炅,竹虚中有节,菊豪放隐逸。这“四君子”,可谓得尽春夏秋冬的神韵。梅又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特性备受古代文人青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

笔者以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内蕴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象征超凡脱俗、节操高尚的君子

梅花冰肌玉骨,通体清澄,引发了文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使他们倾心塑造自己冰清玉洁的品格,以梅花意象为载体,将个人主观之意渗透于诗词之中,此类作品很多。

南朝诗人鲍照《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此处的梅就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杂树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唐代咏梅高手韩僵的《梅花》:“梅花不肯傍青光,自向深冬著艳阳。”梅花是一个不做依势猖狂的小人,在患难时刻能奉献赤诚的君子形象。“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李易安笔下的梅花,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孤高自傲的精神品格。爱国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自喻,表现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二、象征美人之姿

梅花形极美,香极幽。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梅可谓秀外慧中,如一个兰心蕙质的仙子。梅早有“冰雪美人”之称,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可见以梅喻美人由来已久。苏轼的词《定风波·红梅》上片写道:“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杳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开篇用拟人的手法。花似美入,情致毕现。清戏曲家尤侗《清平乐·梅蕊》:“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犹带几分羞涩。陇头倚雪眠霜,寒饥密换疏香。待得罗浮梦破,美人打点新装。”把梅蕊拟人化,梅似得天地之精气的女子,神韵十足。

三、象征隐者风范

梅花开在冬余雪残之际,生于荒山幽谷之中,水驿野村之间,但清香怡人。纯净无瑕,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籍。

元代张可久《天净,鲁卿庵中》:“青苔古术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寥寥数语便将我们带入人迹罕至的深幽之境,秋水红叶,显然一派秋色,何来“探梅”之说,不由让人心生疑窦,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的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二者巧妙融合,浑然一体。

四、象征故乡

唐朝大诗人王维《杂诗》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诗以问话的方式,寓巧于朴。把寒梅作为故乡的象征,问寒梅即问故乡,惦念寒梅即是惦念故乡,把客居异乡的游子在特定情形下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五、象征革命者的豪情

古代文人笔下的梅,差不多都是以孤高冷艳的形象出现,在革命家笔下,梅便具有了革命者的豪情。“不负梅花约,驱车走大森。寒云伴岭重,春色一湾深。”林伯渠借此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念。写梅花最好的当属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中的梅不惧寒冷,不怕环境艰险,整首词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总之,梅以其不俗的丰姿与品格赢得文人雅士的赞誉,他们借此或表节,或抒情,或达意,从而使梅的内蕴丰厚无比,笔者很遗憾只能略述一二。

猜你喜欢
节操寒梅隐者
《寻隐者不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岭上寒梅
两个“隐者”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寒梅
如花绽放
科学的节操就是没有节操
回头遇见幸福
赏析《爱莲说》
我与唐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