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歧义的成因及消晾歧义的方法

2009-04-13 04:02邢彩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烙饼歧义标点

邢彩霞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考考试说明”中语言知识运用的“语言表达简明、连续、得体”的要求,探析词语、短语、句子歧义的诸种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歧义语法语境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提出如下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实际上就涉及到避免歧义的问题。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关于歧义的各种意思的理解,考查歧义句的辨识,考查消除歧义的方法等,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歧义类型。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解决语文歧义的问题,首先要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几种:

一、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汉语中大多数词是多义的,多数多义词进入句子后,意思很明确。但有的多义词,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便会产生歧义。

[例1]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1)他在路上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了。(2)他离开这儿一个多钟头了。

[例2]从此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新的讲义(89年高考题)。

“新的先生”可以理解为“陌生的”或是“焕然一新的”,新的讲义可理解为“新发的”或“最新出的”。

[例3]开刀的是他父亲(8g年高考题)。

在该句的前或后添加一句话,使之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原因就是“开刀”既有“给别人做手术”又有“病人需要做手术”两种意思,从而产生了歧义。

二、多义词语产生歧义

(1)从语法角度看,有些短语形式相同,但短语结构类型不止一种,这就成为多义短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多义短语仍可作各种理解,这又产生了歧义。

[例1]他的小说看不完。

这个句子可以作这几种理解:(1)他收藏的小说看不完。(2)他写的小说看不完。(3)他看小说看个没完没了。

[例2]我们要进口彩电。

“进口彩电”可以按动宾词组来理解,也可以按偏正词组来理解。

[例3]学生老师都来齐了。

“学生老师”可以作并列词组理解,也可作偏正词组理解。

三、词性的多元化造成歧义

有的词语词性不止一个,放在句中难以确定词性,从而使语句产生歧义,

[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两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98年高考题)。

句中的“和”理解为连词的意思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自己去做某事”;理解为介词时,意思是“他”只背着总经理而跟总经理一起做。

[例2]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句中的“和”理解为连词时,是“哥哥和弟弟”两个人的朋友,若理解为介词时只是弟弟的朋友。

四、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对教师的意见。

可以理解为对教师的,意见或对/教师的意见。

五、动词的施受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这个学生连校长都不认识。

可以理解为“这个学生不认识校长”,也可以理解为”校长不认识这个学生“。

六、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既可以理解为“敌人的哨兵被发现了”,也可以理解为“是哨兵发现了敌人”。

七、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在语言表达中,如果前后称代的对象不一致,不明确,或者滥用代词,就会造成歧义。

[例1]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这一句可理解为“他对小钱笑了笑”,也可以理解为“小钱”对他笑了笑。

[例2]张华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和他的表弟在看电视。

句中“他的表弟”有歧义,一是张华的表弟,二是张华爸爸的表弟。

八、数量词作定语易产生歧义

数量词,既表数又表量,但量词表意多。可限制此又限制彼,易生歧义。

[例1]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98年高考题)。

句中数量词“几个”,既可限制“学校”又可限制“领导”。使之生歧义。

[例2]一边站着一个同学,守卫着校门。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位同学分立在校门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一位同学站在校门一侧。

九、不加标点或滥用标点产生歧义

标点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显然标点不加、滥用、错位也会造成语意的混乱。

这种现象在古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日非是也家产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由于没有断句和标点,女婿与这位老翁的后妻,为了家产的继承权问题发生了争执,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女婿据理力争说:这份财产是我的,你看“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说:是我的,你看:“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十、助词“的”等残缺或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结构助词作用很大,“他不在”和“他不在了”两句意思就大相经廷。

[例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8年高考题)。

此句的本意应是对“林业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事”感到气愤,由于“揭发”后缺了“的”字。使原应该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被当成了动宾结构的短语,易理解成对护林员揭发的事感到气愤。

[例2]记忆力惊人的马哈戴维能够背出圆周率的前31811位数字。

本句到是圆周率之前的还是圆周率前的31811位数字,模棱两可,语意不明。

十一、必要的成分残缺造成的歧义

[例1]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D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80年高考)。

这句话的后分句承前省略了“上级领导”,意为“上级领导”应赔偿;而从本意上看应该是“粮库主任”赔偿,所以“赔偿”前缺主语“让他”,使得语意不清。

[例2]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高考题)。

“无法演奏、演唱”是古代的事。还是今天的事,意思不明确。从本意上看应是今天的事,因为句中状语是指过去的时间,而后文没有表现时间的词语造成时间不明确,意义不清晰。只有在“既…也”前加“当今”等才能消除歧义。

十二、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句子的某些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有时候省略不当,就会造成歧义。

[例1]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该句后一分句的主语不明确。

[例2]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这一句可以理解为“说服妈妈,让妈妈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说服妈妈,让我和你去”。

十三、过分压缩文句,也可以造成歧义

1993年11月4日《参考消息》发表一条题为《毒酒伤尽美人身》的消息,读了之后人们可能会以为这是报道“有毒的酒伤尽了美女身体”之类的事,可读了原文之后。才发现全然不是这个意思。现将相关内容摘抄如下:

合众国际社旧金山10月28日电

保健慈善组织新泽西州罗伯特一伍得一约翰逊基金会进行的一次研究发现:

——每年有将近50万美国人死于吸毒。

——2/3的人和严重的殴打事件都与酗酒有关。

读到这里才知道所谓“毒酒”并非是“有毒的酒”。而是“吸毒和酗酒”:“美人身”也并非指“美女的身体”。而是指“美国人身体”。这条消息的意思是:“吸毒和酗酒伤尽了美国人的身体”。造成作者表意与读者理解之间差异的原因,恐怕在于作者为求标题简练,过分压缩文句而造成了歧义。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要想把话讲清楚,说明白,我们必须采取种种手段消除歧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

1语音手段

不少书面上的歧义一到口头上就变成单义了,这是因为语音起了消除歧义的作用。诸如轻音、声调、重音、停顿都可以成为消除歧义的有效手段。

[例]“他想起来了”。若将“起来”读成“qian”就是“他想起身了”的意思。若读成“qilai”就是(某件事)他想出来了。

另外重音能反映话题中心或语意的不同指向,同样能起到消除歧义的作用,

2语境制约

歧义句的上下文(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句群、段落)可以帮助消除歧义。例如:“他要烙饼”。他要烙饼,而不是油条(“烙饼”只能指一种食品),你去帮他烧火,他要烙饼。(“烙饼”只能理解为一个动宾短语,指烙饼这件事)。

3增加虚词

通过增加适当的虚词使歧义结构的内部语法关系明确,从而消除歧义。例如:“中东石油价格”。说成“中东的石油价格”或“中东石油的价格”。

4变换句式

通过选用意思相同而形式不同的句子来消除歧义。例如:他倒了一杯水,可以理解为“他倒掉了一杯水”或“他倒上了一杯水”。如果采用“他把一杯水倒了”这一句式意思就非常明确了。

5调整语序

[例]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理解为学生分属两个学校,或学校的学生有两个),如果说成“学校的两个学生”就消除了“学生分属两个学校”的这个意思。

6改换量词

[例]“两个师大的学生”,可以将“个”改成位,就消除了“两所”师大的学生这个意思。

7改动标点

[例](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我们只解决大会出席证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我们解决大会出席证和安排住处的问题,不解决报销食宿费和路费问题。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宿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全由我们解决。只要改变一下标点就可以消除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猜你喜欢
烙饼歧义标点
怀念烙饼
标点兄弟的春游
缺少标点的谜语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小乌龟学标点
烙饼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有趣的标点
老林的美国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