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法知识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2009-04-13 04:02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感性宾语语法

宋 伟

[摘要]在语文的复习备考过程中,现行的做法是注重经验积累,不注重规律的分析,本文着重从利用语法来分析高考的考点,以提高语文复习备考的效率。

[关键词]语法知识语文教学复习备考

语法知识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大家对它也不太重视,再加上《考试说明》中明文规定了不考语法,所以很多人在复习备考时就完全抛开了它,为的是节省时间,增强效果。但只要我们看一看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就会知道:无论是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试题,还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点,如正确使用词语、修改病句,简明连贯地仿句,甚至于阅读、写作,都涉及到了较系统的语法知识。所谓不考,是指不直接命题对语法知识进行考查,但并不意味着高考语文试题都不会涉及语法知识。如果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完全抛开语法知识,那么学生得到提高的只会是在数量、经验上的积累,而不会是形成自己明晰的思维模式。这样复习的效果很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说要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就必须重视语法知识的复习、利用。

一、语法知识的定位

任何学习都要遵守这样的规律:感性—理性—感性,先在感性材料中学习,获得感性知识,然后从感性知识中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感性知识上升为方法、模式等理性知识,然后用理性知识指导学习新知识,指导理解新材料,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比如学生在古文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后,知道了有名词作状语等特殊现象,这时候就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进行语法讲解分析:如句中出现名词+动词的组合,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名词是动词的发出者或承受者,那么名词就作句子的主语;二是如果名词去修饰动词,这就是名词作状语了。这样学生以后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就会有一个固定、快捷、有效的思维模式。

二、语法知识的内容

语法知识体系复杂、理论性强,我们这里所谈的内容是指那些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基本、最实用、最直接,并且学生又能够掌握、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只要求粗线条的掌握。这就要求学生搞清楚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六种词类的基本语法功能:如名词一般作主语、宾语,特殊可作谓语;动词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形容词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或补语。推而广之。凡是具有某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其语法功能与这类词相同。这样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运用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汉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最基本的组合方式有五种:并列、偏正、支配、补充、主谓。语素同语素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的组合,都是由这五种组合方式决定的。词、短语、句子的组合关系基本一致。理解了词的组合关系,可以导出短语、句子的组合关系,进而是语段、文章。如果在复习中让学习掌握这种组合关系,学会分析它们的结构,能用规律来驾驭语句结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的良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他的智力开发”。这里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养成语法思维习惯。如果学生只凭语感,而没有用语法思维习惯去处理语言现象,一且遇到那些结构复杂,或具有隐性语病的语言现象,就会束手无措,一筹莫展。

三、语法知识的运用

根据《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范围,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难点、运用中的重点、高考中常出现的热点进行分析。

(1)近年来高考对词汇的要求是: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测试级别属D级,其测试定位在实词、成语、虚词的使用三个方面,而且这种测试往往与修辞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结合语境反复推敲,结合这一要求教师就应拟定一整套讲练方案。要讲清词汇知识点,讲清语素、词、字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词的构成、分类及语法功能。

(2)句子方面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几种。这些问题的产生用语法知识来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即处于某一语法功能位置的语言单位没有发挥相应的功用。如处在主词位置的是一个副词或副词性短语,那么该句就缺主语:及物动词后在应带宾语,如没有就是缺宾语;修饰成份应紧跟中心词,否则就是语序不当。

(3)阅读方面,在古文阅读中,判断那些词类活用的现象用语法知识去剖析也是轻易而举的。某一个词。它本来是什么词性、什么语法功能,现在文中、句中它是不是发挥着自身的功能,如果是,就是正常使用:如果不是。那么这个词起到了另类词的作用,它就是活用作另一词性了。如,“生”、“死”本为名词。后不能带宾语,但在“生死人肉白骨”一句中,它却带了宾语,带宾语是动词的语法特征,所以这里的“生”与“死”活用为动词了。

当然,这里还要处理好一个“度”的问题。语法知识终究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它本身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法知识,但又不能把语文学习变成语法学习。还有一个认识方面的问题,不要认为语法学习就是静态的、枯燥的理论学习,这里应是与其他知识运用相结合的动态的语法学习。

总之,我们要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把它渗透到我们的复习备考中,这将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果。

猜你喜欢
感性宾语语法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跟踪导练(二)4
宾语从句及练习
参考答案
感性理性不拔河
小议宾语补足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