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成为高考最大的分数增长点

2009-04-13 04:02崔映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水平高三

崔映龙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如何指导学习科学训练,提高作文水平,是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关键,本文论述了作文复习备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教学复习备考

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但作文作为高考中分值占比最高的一块,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认为。除平时的阅读积累外,每周至少要有两堂课的时间用在具体的作文写作与指导上。如果时间上得到保证。再加上指导训练得法,高三作文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下面简单地从写作、批改、讲评、二次练习这四个步骤上谈一些粗陋的想法和做法。

一、学生写作强调“有序”,“限时”

1作文复习应有计划,有重点,克服随意性

高三阶段一共写多少次作文,每一次写什么,重点训练哪个方面的能力,在学期初就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高三复习强调分块训练,逐一夯实,作文复习也应如此。在初中阶段至高一高二的作文训练中。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从表现手法到语言表达。都进行过不少的指导与训练,这些能力点比较琐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再来一遍,高三阶段需要做的是将这些能力点进行整合,针对本班学生写作的现状,确定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安排到复习计划中去。我认为高三作文复习主要应强调两种基本文体:实在的记叙文和规范的议论文。据此本人将以下几点列入复习计划,作为训练的重点。

(1)准确审题,高远立意。

(2)选择合适文体,记叙文求实在。议论文求规范。

(3)记叙文精心选材与剪材,详略得当。

(4)合理安排记叙文结构,巧用表现手法突显中心。

(5)真实叙事,生动描写,以情动人。

(6)议论文突出中心论点,合理安排分论点。

(7)准确选用论据,新颖有力,分析充分,不枝不蔓。

(8)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9)议论文结合实际,突显针对性。

2高三复习阶段的写作应强调限时

在高一高二阶段,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时适当放宽时间是可以的。但是,高三作文不行,高三就是复习迎考,从适应考试这一点上考虑应限时完成。更重要的是限时完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灵感,使学生保持写作思维的兴奋性、连续性,一气呵成。事实也证明,如果不在写作前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没有一定的紧张度,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懈怠或浮躁情绪,甚至出现一堂课也写不出一个字的现象。课上完不成,拖到课后,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被打断,写作热情也随之消失,最后就是凑足字数敷衍了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好作文是“逼”出来的。作文完成时间以一堂课至一个小时为宜,因为在高考中,学生用来写作的时间,一般也只有一个小时左右。

二、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在反思中提高

作文批改历来被看成是老师的事情,有人把写作与批改戏称为劳逸守恒定律,写作的时候是老师轻松学生痛苦,批改的时候就倒过来了。老师精力毕竟有限,要想让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精批精改,那是很难做到的,这里有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互批自批,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一举两得。值得强调的是,有的老师虽然也让学生互批自批,但是由于工作简单化,学生的互评自评处于随意无序的状态,很难起到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笔者以前也曾简单化地让学生互改作文。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批改只是在错别字,病句上做文章,针对文章结构、立意、手法上的点评寥寥无几。让学生互批自批,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增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站在批改作文的高度,反思自己的作文,从而达到培养写作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互批自批成为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呢。

1“下水”体验,增强预见性

老师布置学生写作,自己最好能下水体验一下,写一篇“下水作文”。不要老是站在岸上指挥游泳。教师经常下水。深知作文的甘苦,就会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就会清楚学生习作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着力指导,加强批改指导时的预见性:凭着“下水”的经验与敏感,在后面讲评中也才能切中要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升格。

2加强批改指导,以批促写

老师将习作发给学生互批自批之前,先要将全班作文浏览一遍,把握本次写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按好中差分等分类,印发有代表性的习作或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主要针对本次作文训练重点进行批改示范。让学生明确批改的具体要求和方法,然后按比例将各档次习作分到每一个学习组,由小组内的同学轮流评析,要求每人都要写出一定文字量的评语,再由老师批阅,并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再点评,反馈给原学习小组。这样通过老师示范,小组合作批改,教师及时反馈的批改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在互批自批中有据可依,在批改中提高认识。又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达到以批改促写作的目的。

三、讲评作文面向全体,分层要求,搭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第三平台

作文讲评课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面镜子。其优劣得失,都要从这面镜子中反映出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可是在我们平时的作文讲评课上,往往是简单地罗列存在的问题。然后读几篇优秀作文就算完事。把目光放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辛辛苦苦写成的东西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与肯定,这既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漠视,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原则,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那么作文讲评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乘热打铁,及时反馈

一篇作文布置写作后。老师要乘热打铁,及时组织批改讲评,在学生对老师评价的热情期盼中把指导信息反馈给学生。有热情才有兴趣,有兴趣才会专注,有专注才有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将讲评课所得内化为能力,收到实效。如果拖的时间长了,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已经陌生,热情已逝,兴趣全无,再来讲评,收效甚微。

2作文讲评要注意激励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每次讲评时要尽量从本班同学的习作中多选几篇相对优秀的展示出来。一学期下来,尽量让多数学生能得到一次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然也就对写作发生了兴趣,渴望再一次的成功。

3评讲要有侧重点,一次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

每一次写作训练都有一个重点。那么每次作文讲评也应围绕这个训练重点展开。有的老师喜欢把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主要问题得不到重视。训练重点得不到落实。要知道,想在一次作文讲评中解决所有问题是永远不可能的。

四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分层要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提高。

教育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作文作为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在作文讲评中要注意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对于那些优秀学生,可以让他们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构思的过程以及写作体会,固化为经验;对于中等学生,要求他们结合讲评要求,将自己的作文修改升格:对于那些写作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复述优秀作文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先读一篇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复述写出来,对照原文寻找差距,比较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会迫使自己快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与优秀作文零距离接触,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全面学习优秀作文,迅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对于那些作文基本功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注意作文的二次训练,真正达到升格的目的

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不应该止于写作后的批改和讲评,像所有知识技能需要历练一样,作文也需要二次迁移训练,巩固所得。通过二次训练,习作时的困惑。批改时的反思,讲评课上的领悟,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找到答案,得到落实,从而固化为经验,内化为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讲评后没有二次升格练习,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记叙文写作水平高三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满腹狐疑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高三·共鸣篇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我把高三写成诗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