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里,意涌八方

2009-04-13 04:02严祖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种茶花绿茶

严祖光

[摘要]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种联想方法入手,详细论述了其对文章写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联想作文教学写作技能

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过程。

合理的联想,是文章的血肉,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文章的立意和组织材料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眼前的某个事物联想到与此相似的另一个事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这是产生这种联想的前提条件。我们常用的比喻、类比修辞手法就属于这种联想。这种联想的好处就在于,能把所写的事物表现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具体,能把所讲的观点讲得更加形象透彻,从而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如《勾践灭吴》中大夫文种给勾践献策时说道:“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夫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若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这段文字中,文种两处用到了相似联想。第一处是文种看到眼前的越国,兵少财乏,要想复国,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以备战时之需。但他没有直接对勾践说,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其中的“贾人”比喻勾践,而“夏、冬、旱、水”则比喻战时,“皮、絺、舟、车”则比喻物力财力。第二处,文种为了告诉勾践要培养和选拔谋臣与武士这一道理,就用“蓑笠”来比喻谋臣和武士,用“时雨”比喻战时。文种运用这两个比喻,使得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形象,也更具有说服力。

二、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眼前的某个事物联想到这一事物的产生原因或发展结果。这种联想的好处就在于,能深化文章的中心。

比如《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两篇著名的散文。作者分别是由眼前的茶花和荔枝蜜这一结果联想到之所以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即精心养护茶花的人和蜜蜂的勤劳,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精心养护茶花的人和勤劳的蜜蜂的赞美之情。

三、时间、空间联想

时间、空间联想是指由此时或此地的某物而联想到彼时或彼地的某物。这种联想能增加文章的跨度,给人以广阔的时空感。这种联想,眼前的往往是实,联想的往往是虚。

比如,巴金的散文《灯》,就是由眼前的实实在在的灯联想到能够给人精神力量的灯。

四、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事物的正面(或反面)联想到与之相对的方面。其好处在于,能突出事物某个方面的特征,给读者以十分鲜明的印象。

比如,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名篇《绿》中写作梅雨潭的绿时:“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作者看到眼前的绿,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又想到了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还想到了西湖和秦淮河的绿波。这样的联想。作者意图很显然,是要拿梅雨潭的绿与它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梅雨潭的绿,绿得恰到好处,绿得着实可爱。

五、事例联想

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而联想到某一个具体事例。这种联想就是事例联想,它在写作议论文时用得最多。

比如,毛泽东在他的著名论文《反对党八股》中就有这样一段精妙的论述:“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一一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对牛弹琴这句话。合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在谈到党八股的创作者们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时,就联想到他看到的一个标语的事例,同时还联想到“对牛弹琴”这一成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党八股们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危害。

六、功能、材料联想

这是指由眼前的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功能或组成材料或制作过程等。说明文常采用这种联想。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绿茶”的说明文,我们就可以从眼前飘着清香的一杯绿茶开始,去联想到绿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还可以联想到常喝绿茶的好处。

运用联想,当然要恰到好处,要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联想,而不是胡乱地联想。同时,还要注意所联想的内容一定要与眼前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运用联想,需要有丰富的积累。要多积累一些能让自己联想的材料,或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或名人名言,如果积累多了,我们自然可以思接千里,意涌八方了。

猜你喜欢
文种茶花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我眼中的茶花
茶花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红樱绿茶两相欢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