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墨意象写时代新风

2009-04-21 07:38嵇亚林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时代精神艺术创作

嵇亚林

摘 要:花鸟画体现的是人与花鸟、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时代精神体现在作者精神情感所寄托的笔墨意象中。中国历代杰出的画家得以留下传世佳作,无一不洋溢着与时俱进的笔墨语言。也正是这种勇于超越的革新精神,才使得中国画绵延不断走向辉煌。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应当从观念上、立意上、手法上、图式上以及艺术家自身修养上求思求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以更多的独特性、原创性的笔墨意象反映时代、社会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当代中国;中国花鸟画;笔墨语言;时代精神;艺术创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Depicting the New Spirit with Painting Imag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Flower-bird Painting Practice

JI Ya-lin

中国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开始,经五代迅速发展至两宋之后便走向成熟,成为我国花鸟画艺术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时至21世纪,已经走过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花鸟画,在西方艺术思潮不断浸蚀下,作品的时代性被消解,与现实主义精神的距离越来越远。对此,有人悲观,有人彷徨,也有人解构重建另辟蹊径。其实对中国花鸟画这一古老的艺术,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因为在她的身上仍然充满着生命活力。300年前的八大山人、100年前的任伯年、50年前的齐白石,至今他们的作品仍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画只有在中国社会、中华文化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弘扬,也只有中国文化能在本质上阐释、光大中国画。那些认为只有急起直追,靠近、模仿、学习、认同西方价值标准的观点不说其荒谬,至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无益”①。

只要笔墨紧随时代,观照现实社会与时代精神,注入现代意识,切入现代人生,寻找新的艺术语言,走传承、创新和发展之路,中国花鸟画就会成为“时代的心声”,成为“人民的宠儿”。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不管他有多好的技巧和理想,一个艺术家如果不能使观众集中注意力在他的图画上,他会变得毫无趣味的。” ②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绘画,才能引人注目,产生审美共鸣,才能真正称之为精品佳作。而要成为精品之作,又不能不进行创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怡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画如何创新时说过“要探索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形象,新的笔墨感受。我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的色彩斑斓、艳丽、明丽中寻找和谐美,寻找那种竞生存不知春夏秋冬的神奇美。” ③当代人与前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自然的感受就有不同,“现在,我们明白了自然和人的关系,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关系,更是一种精神的依托关系,因而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有了这种情感以后,你就不会像前人那么冷漠。” ④

事实上,当今中国花鸟画的命运只有两条:要么因循守旧被时代所淘汰,逐渐走向消亡;要么在继承发展中创新,以其特有的笔墨意象,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事物、反映人民生活的审美意识,从而跻身世界艺术之林。

一、花鸟画的创作与时代精神

花鸟画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之一,为花与鸟传神写照,体现的是人与花鸟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春花秋实,还是鱼潜鸟翔,也无论是山石苔藓,或是草木藤蔓,都被中国人视之为有灵性和生命的。在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虽不象人物画那样直接,但它从作者所寄托的精神情感通过笔墨的意象中得到体现。唐代花鸟画以迎合宫廷贵族喜爱的珍奇花鸟为主,到了北宋,画家们开始重视深入自然对物态进行观察研究,并作为构思和创造形象的依据。李澄叟在《画山水诀》中说道“画花竹者,须访问老圃,朝暮观之。” ⑤郭若虚则指出:“画花果草木,自有四时景候,阴阳

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逮诸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画翎毛者,必须知识诸禽形体名件。” ⑥这种师法造化的创作精神有力地推动着宋代花鸟画的发展

和提高。南唐画家徐熙,为人“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以高雅自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在写实基础上求笔墨之变,适应了绘画由稚拙进入写实,又由写实转向写意的发展总趋势。其画笔墨粗细兼施,纵横野逸,志在标新立异。与当时西蜀黄筌富贵艳丽、工致精细画风形成两大流派。在明代写意花卉画家中,革新精神最强、最为突出的是徐渭。(图1)他常在作品的题画诗中,借题发挥,表露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同样,清代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经历明清间的天翻地覆,从皇室贵胄沦落为草野遗民,其内心充满家国破灭的痛楚。八大山人多作莲、石、松、麋鹿、怪鸟。他画的荷花,荷茎挺拔而立,生气勃勃,力图表达倔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所作怪鸟及鱼,多白眼看天,表现他不妥协的气质。他常为普通百姓作画,而“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而不可得”,因此赢得后世人们的尊重。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他擅画花果、兰竹等花鸟画。石涛敢于叛逆当时的“正统”,打破中国画传统的布局方式,以表达内心精神世界。他认为“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⑦石涛强调个性抒发,珍视自己的风格,毫不牵强附会。他在《画语录》中阐明的核心问题是重“感受”,创作必须通过一切手段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同的感受便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技法。他认为前人的经验是认识表现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但绝不是拿来代替自己的创造。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石涛的画是那样气韵生动,正是他对当时传统中国画变革的结果。(图2)

活跃在清康熙年间的“扬州八怪”,以花鸟画最为突出,在其艺术上各有面貌和独特成就。他们大多出身知识阶层,有的科举从政,最终厌弃官场;而更多的是一生布衣,不求功名,最终为谋生卖画而踏上扬州路。他们的绘画注重抒发心灵,标新立异,创新求变,任情放笔,深受扬州新兴工商人士的推崇。在创作态度上,他们出于自身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作品中除了诗书画完美结合,

图3 清 任颐 《月夜山鸡图》表现较强的综合素质外,他们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创作主题符合市场需求。扬州画家都非常注重写生,注重创造性地表现某种思想情感,“扬州画派既属于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更有他们自身努力创新的结果。” ⑧郑板桥性情直率,作风狂放,刚正不阿,胸怀坦荡,在诗画中常流露不受羁绊的态度。从其“谁与荒齐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等若干题画诗中即能窥见他那不畏权贵愤世嫉俗,傲岸不群的刚直秉性。比起当时的文人画家,其作品包含了对社会深刻的认识、对民众由衷的关心。他的绘画,“不泥古法,不执已见,唯在活而已”。⑨其画风轻劲秀美,超凡脱俗,不与人同。

“海派”花鸟画的兴起,成为20世纪中国画复兴的旗帜和里程碑。任伯年(1840—1896)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主要代表,其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笔墨洒脱传神,色彩妍丽悦目。由于他注重观察,因此他笔下的花鸟,造型准确,曲尽其态;田园瓜豆,真实可爱,充满生机。任伯年对绘画有自己的思想主张,作品往往以民间题材入画,以通俗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清新”“明艳”“通俗”之感,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具备与时俱进的新潮流精神。(图3)

二、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与现代性

花鸟画发展至清末,其独特的笔墨语言体系,已经完成了由“再现”到“表现”的转换过程。如今笔墨仍然是当代中国画创作最为宝贵的传统资源。“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 ⑩,强调以墨代色,尽管缩减了绘画对感官的刺激量,但“墨分五色”不仅没有排除色的存在,反而调动了想像的空间,使物象的丰富性更加得到了充盈。笔墨的延伸更突显了“用笔”与“运线”的作用和地位,“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B11。因此,笔墨的创造在弱化绘画对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加强化了绘画者的个性修养。

时至今日,在花鸟画创作中怎样才能体现出与时代相随的笔墨语言,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笔墨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是一种能够表达作者情感,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在强化笔墨语言本体功能的同时,应当以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写当代之形,以自己感悟与情怀造本体之象,由此激发和创造赋有个性的现代笔墨语言。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徐悲鸿提倡的“真善美”三原则,当是对花鸟画笔墨形态的精确定义。笔墨语言的创造与现实形态的区别,就在于摆脱了对物象做具体的描绘,是自然形态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化了的形态,却又与自然法则及规律相统一。所谓“喜气写兰,怒气写竹”,B12就是将画家的情感注入自然的物象,并赋予了情感和生命力的笔墨语言,形成了人化再造的自然。笔墨在体现独具的形式与结构的美感时,还映像出画家独具的精神世界和审美理想。石涛说过:“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式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也以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B13。花鸟画中笔墨形态,往往不是因为再现了现实,而是因为在作品中传达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和审美情感。(图4、图5)

对笔墨语言现代性的探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50年代社会巨变,标志着以歌颂时代为使命、以大众审美意识为准绳的花鸟画时代的开始。改革开放后,个性张扬和语言自由从这一时期揭开历史性转换的序幕,很多花鸟画家在直抒胸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潘天寿(1897-1971)精于写意花鸟,尤善画鹰、八哥、荷、松、四君子、蔬果等。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潘天寿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他重视深入生活,力图笔墨的新表现,力图表达新时代精神。1955年,潘天寿带学生到雁荡山写生,回杭州后于盛暑中创作了《灵岩涧一角》。(图6)融山水、花鸟画的意趣于一体,以雄放的意笔与勾勒填彩法于一炉,营造了这一非同凡响的奇异境界。作品刚健雄厚,磅礴有力又充满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足见他创作此画的美学追求。李苦禅(1899-1983)融会西方技法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主要以鹰、鹭、鱼鹰、荷、鱼等为题材,通过不同的画面,展现不同的时代精神,笔墨雄阔,气势磅礴。1981年创作的《盛夏图》,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主张与笔墨才能。他在题识上写道:“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祖国古称华夏,画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印景,何不题之盛夏图耶”。李苦禅在现代画坛的写意花鸟集中体现了传统绘画“写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创作观念,在表现传统写意画笔墨美的同时,给人平易质朴的生活情趣美,以及富于文化内涵的形式美。陈大羽(1912-2001)“画鸡”代表了他大写意绘画的最高成就。他画的公鸡千姿百态:或引颈高啼,或跃腾昂首,或府首侧目,或静卧小憩,寥寥数笔,然意境深邃。他第一张鸡画,画于抗日战争年代。—只怒气冲天的雄鸡,对着凄风苦雨,黑夜弥天的世界昂首引吭,他题上诗经两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公鸡啼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四人帮”垮台后,他挥笔画了一幅“报春”鸡图,并配诗曰:“漫言五更寒彻骨,振翩独唱大地春。”表达了他对驱散乌云迎来春天的喜悦心情。

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语言,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和时代信息,并在意境营造、意旨表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笔墨意象传递出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动,使花鸟画笔墨语言的现代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有了可能,也使得花鸟画的笔墨形态更加贴进现代绘画艺术。如果说“五四”以后一大批中国画家在至力于传统笔墨走向现代性,并力求符合时代、符合当下人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么当今花鸟画的发展,就需要发扬光大前辈们的传统,寻找一条笔墨语言现代性与表现题旨高度契合的新路;需要在花鸟画创作中体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代,让赏心悦目、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艺术作品来感染人、鼓舞人。

寻找笔墨语言的现代性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断探索积累的过程。现代笔墨语言的创造并非是从传统或地域文化中直接挪用,而是从时代和生活引发的冲动与思考中获得的,从民族心理、民族自信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的探寻中创造的。当然,笔墨的创造不光是为了造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应用,这是中国花鸟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懈追求的至高境界。

三、花鸟画的创新与历史使命

时代总是阔步前进,笔墨的创新也就没有止步之时。近年来,在号称中国画重镇的江苏,为了紧跟时代发展,加快中国画创新的步伐,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性活动。如“现代都市水墨”、“笔墨新旅”、“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涌现出一批极富创意、其题材内容表达深广、技法语言丰富以及视觉冲击力的花鸟画作品。任何艺术如果不与时代同行,不开拓创新,不打破传统的清规戒律,其生命终将会枯萎。中国花鸟画要想突破徘徊不前的现象,就必须超越传统,有所创新。但创新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种坚持。可以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方法、笔墨技巧的创新,无一不需要用作者以新的思想感情,去带动新的笔墨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区别于前人,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不仅仅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师名流们的责任和使命,也应当是所有画家们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自觉行为。(图7、图8)

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

创新的艺术观念往往区别于传统的艺术思想,但又源自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和应用。当今的中国画坛,不能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每一个艺术家都可能根据自己丰富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只有观念创新,艺术家们才能回归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现实生活,才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去改变传统文人画家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消极态度,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迎来中国花鸟画的崭新时代。

其次是立意上的创新。

好的立意是创作一幅优秀花鸟画作品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绘画的布局、选材、材料乃至绘画的整体格调。郑板桥撰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其实就是对美的意境要求。绘画的立意就应该如早春之花独领风骚,这样才会彰显自己独特的风格。立意创新往往比较难,难就难在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一旦通过与众不同的立意和富有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向观者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的作品,总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为人们所喜爱。当然,立意创新决不是艺术家毫无章法的胡思乱想,而是需要时代精神、思想境界、人文格调与艺品、画品的高度统一,需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

再次是手法上的创新。

面对全新的时代,中国花鸟画因循守旧是不行的,拒绝传统也是不行的。时下一大批有胆识有魄力的画家能够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领域里,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或引入现代绘画的视觉元素,或寻求材料变化产生的肌理效果,甚至尝试作深层次的心理把握乃至人格的表现,使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艺术品格,具有现代形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无论是传统性、实验性,还是综合材料开放性,所有类型的成功之作,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正理解花鸟画的传统语境和时代精神的结果。

第四是图式上的创新。

传统中国花鸟画,风格单一,形式陈旧,内容贫乏,难于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和欣赏需求。花鸟画的笔墨变革必定带来造型语言的转换,笔墨与图式是紧密相联、相互牵制、相辅相成的。要突破传统的图式,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从物象到心象,再由心象到图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画家的精神、情感、心理作用与文化修养的差异,形与神、形与趣的关系也就表现出了不同。图式创新一方面要强化花鸟画的视觉效果,表现美好的物质世界的多姿多彩,适应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在呈现花鸟造型与图式时具有文化意义,籍以表现人,表现当今的时代精神,从而营造整体上的规模效应和艺术的巨大张力。(图9)

此外,花鸟画的创新,需要艺术家提高文化修养和深入生活实践,把墨法与功能表现相联系,把精神与审美贯穿在绘画之中,使技法上升到审美的境界。徐悲鸿先生常说:一个画家,不仅要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同时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胸襟开阔,以洞察万物,研究事物的奥妙细理,理解客观的规律。这样才能做到尽精刻微地表现对象,达到艺术的极致。B14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时代,投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深沉思索,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艺品、祥和的态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族。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发展,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的风格,提升花鸟画作品的格调,用优秀的作品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四、结语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艺术精华。历代先贤们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绘画传统,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画风,使花鸟画的笔墨表现力达到了高度成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丰富的创作经验。置身于信息化、网络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中国花鸟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因此,加强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与变革,拓宽花鸟画创作道路,成为当代艺术家迫切需要面对的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家的视野大大拓展,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要充分吸收现代绘画艺术的精华,使中国花鸟画领域的风格形式不断变化,并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不仅以特有的笔墨意象畅写中国当代的时代新风,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个正走向辉煌盛世的中国,为画家们尽情地施展才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作为生逢盛世的一代画家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富有活力、符合社会需要的艺术创造,向人类展示中国花鸟画那种积极向上、关爱生命、崇尚自然的艺术风貌;也有能力和智慧超越传统,创作出更多独特性、原创性作品奉献给时代与人民。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花鸟画,一定是中华文明在现代、未来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盏炫亮的明灯,每一个中国花鸟画家都应该有所作为,为开创中国画的崭新时代而不懈努力。

① 梅墨生《中国画为何“失魂落魄”——关于中国画艺术的若干思考》,《中国文化报》,2007年4月1日。

②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列夫•托尔斯泰全集》,人民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③ 蔡闯、赵和平《用现代思维讲中国画》,《光明日报》,2002年1月25日。

④ 蔡闯、赵和平《用现代思维讲中国画》,《光明日报》,2002年1月25日。

⑤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902页。

⑥ 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⑦ 石涛《山水册》跋文。

⑧ 王兴国《论“扬州画派”对当代书画艺术的启迪》,《书画艺术》,2007年第1期。

⑨ 《郑板桥李禅书画精品选》,国际统一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⑩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B11俞剑华注释《石涛画语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B12觉隐《佩文斋书画谱》。

B13俞剑华注释《石涛画语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B14蒋兆和《徐悲鸿彩墨画序》,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版。

参考文献:

[1]俞剑华注释.石涛画语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2]冯远主编.中国绘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4]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王兴国.论“扬州画派”对当代书画艺术的启迪[J].书画艺术,2007,(1).

[6]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7]吴冠中.笔墨等于零[J].中国书画,2005,(9).

[8]杨成寅编著.石涛画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时代精神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