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女主临朝的特征及原因探析

2009-04-21 03:59王东杰赵利兵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外戚后妃吕后

王东杰 赵利兵

内容提要:“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关键词:女主临朝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2-2-23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她们手握国柄,执掌朝政,成为封建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而皇帝只是徒具虚名的傀儡。据正史不完全统计,从战国至清代,临朝听政的女主有37人,其中最著名的如西汉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和清末的慈禧太后,武则天甚至废唐建周,自立为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女皇专制的奇迹。

一、我国古代女主临朝的特征

(一)重用外戚

在古代,妇女大多被禁锢于家庭之内,尤其是后妃,她们幼时养于父母之家,足不出户,未及成年,又被选人宫中,这样,她们就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因此,她们一旦大权在握,便很容易想到自己最熟悉同时也是让自己最放心的娘家人。如西汉吕后临朝听政后,便重用吕氏家族,将刘邦生前与大臣约定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弃之脑后。她大封宗族子弟,“遂立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又封诸吕凡六人皆为列侯”。吕后重用外戚的目的;司马迁曾分析说“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连固根本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地位,建立所谓的吕氏集团。

武则天为了夺取李唐天下,竟不惜拿反对她的亲生儿子开刀,史载“高宗八子,二王早逝,为武氏所毙者四人,”在对李氏皇族大开杀戒的同时,武则天对武氏宗族子弟却加以重用,“赠兄子承业陈王。而承嗣为魏王,元庆子三思为梁王,士让之孙攸宁为建昌王、攸归九江王,攸望会稽王,士逸孙懿宗河内王、嗣宗临川王、仁范河间王,仁范子载德颍川王,士棱孙攸暨千乘王,惟良子攸宜建安王、攸绪安平王、从子攸止恒安王、重规高平王,承嗣子延基南阳王、延秀淮阳王,三思子崇训高阳王、崇烈新安王,承业子延晖晌陈王、延祚咸安王”。

后妃重用外戚,有时也是客观形势使然,“东汉诸帝多不永年,入主既不永年,则继体者必幼主。幼主无子,而母后临朝,自必援立孩稚,以久其权。”由于垂帘听政是一种非常之制,故在通常情况下,极易遭到朝臣的反对,因此,后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求助于外戚。同时,由于后妃久居深宫,缺乏处理朝政国事的经验,这也决定了她不得不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二)手段残酷

一般而言,临朝听政的女主都有极强的权力欲,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她们都不惜以残酷的手段打击那些谋求分取其权力与利益的政敌。吕后执政后,就欲诛杀一大批西汉开国功臣,她对亲信审食其说:“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快,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然而这一计划遭到审食其的劝阻而破产。但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却没有逃脱吕后的魔爪,吕后将戚夫人囚于永巷,“髡钳,衣赭衣,令春,”不久用毒酒毒死赵王如意,接着,“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对吕后残忍至极的手段,连她的亲生儿子汉惠帝都说“此非人所为。”

与吕后相比,武则天手段之毒辣有过而无不及:“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晕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弒君鸩母。入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武则天屠戮朝廷大臣,手段也极为凶残,她一当上皇后,就将开国元勋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等——诛杀。同时奖励告密,广事株连,她豢养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数十名酷吏,以为鹰犬,大兴冤狱。先后诛杀唐宗室贵戚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其“阴忍鸷害,肆斩杀怖天下”,结果导致“满朝侧夕不安,皆以陛下朝与之密,夕与之仇,不可保也。”

清代慈禧太后野心勃勃,同样心狠手辣。为了达到垂帘听政、独揽大权的目的,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辛酉政变,毫不手软的处死政敌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在其执政时,“顺者昌,逆者亡”,即使亲生儿子也不例外。如同治帝传位之遗诏不合慈禧之意,即遭其毒手。“穆宗与李鸿藻谋,以贝勒载澍最贤,令人承大统,口授遗诏,命鸿藻即御榻侧书之,凡千余言,所以防闲孝钦者至密。鸿藻既出宫,战栗无人色,恐为孝钦知,将不利,复驰诣孝钦门,请急对。孝钦召人,出袖中草诏以进。孝钦阅毕大怒,碎其纸,掷之地。叱鸿藻出。旋命断御前医药饮膳,不得入乾清宫。移时,报上崩矣。”

(三)宠幸宦臣

在中国古代,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主同外廷朝臣交接不便,因此不得不依靠宦官来沟通内外。《后汉书·宦者传序》云:“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由此宦官能够以“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的身份在女主称制期间扮演重要角色。西汉吕后临朝称制时,重用宦官张释,吕后“以张释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匈奴遣使上书,吕后撇开宰相和大臣不用,竟然命令张释以她的名义回信给匈奴。吕后欲封诸吕为王,恐遭大臣反对,张释便游说大臣,J最终使大臣们同意,事成之后,吕后不仅赐张释千金,而且封其为建陵侯,从而开创了西汉宦官封侯的先河。

清朝一开始就严厉禁止宦官干政,顺治帝特立铁牌于宫中,上谕:宦官如若干政,“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然而在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即改变了这种祖制家法。在慈禧所宠幸的宦官中,以安德海和李莲英二人最为有名。安德海在辛酉政变时因有功而取得慈禧的宠信,再加上其“知书能文一出诸阉上”,而得慈禧“深器之”。同治年间,安德海恃宠骄奢,“势张甚,中外倾慕,欲一见颜色”。随着地位权势的变化,安德海野心萌发,逐渐干预朝政,慈禧宠幸的另一权阉李莲英,也是权势冲天。李莲英善于察言观色,刻意揣摩慈禧的心理,通过各种方式讨取慈禧的欢心,从而受宠程度日甚。由于得到慈禧垂青,李莲英威焰逼人,当时曾有人上奏抨击其“秽声劣迹”,要求将他严加惩办,但在慈禧的庇护下,李莲英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受损。反而上奏的朝臣遭到祸殃,如光绪十二年,李莲英随醇亲王至天津检阅海军,御史朱一新上疏认为“刑余之辈,参与阅兵大典…‘其将何以诘戎兵,崇体制”,慈禧览疏大怒,下诏切责,并将朱一新降为主事。

二、我国古代女主临朝的原因

(一)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

“帝疾不能视事”、昏庸荒淫是后妃临朝的一个原因。北宋英宗皇帝赵曙即位不久就患上精神分裂症,后来“疾增剧,号呼狂走,不能成礼”,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国事,群臣只得请皇太后曹氏“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唐高宗李治晚年亦是体弱多病,从显庆元年开始,“帝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

猜你喜欢
外戚后妃吕后
一个发飙斗狠近乎疯狂的女人——吕后
宫闱时尚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
吕后与审食其关系简辨
陪你一起读历史(4) 大汉女当家吕后
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巫蛊之祸对汉武帝一朝政局的影响
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