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茨克印象

2009-04-22 06:40刘原圆
山花 2009年20期
关键词:伊尔库茨克寝室俄罗斯

刘原圆

2009年的初春,我与华东交通大学十位同窗一道,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作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学习。

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南部的一个小城。坐上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为我们准备的汽车前往宿舍的路上,窗外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布满灰尘的街道,矮小的房屋。已经四月份了,一排排枯树坚挺在两旁。我没到过北方,以为也许就是北方干燥的空气中尘埃起起伏伏持续近八九个月,而且是八九个月的冬天。可这里天空的湛蓝却明晃晃地映着村庄,蓝得沁人心脾,云也显得无比纯净,一朵朵悬浮在感觉离头顶不远的地方。

国际交流处的Natalia是一个精干却和善的老太太,她负责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心周到。记得第一天大家拖着行李被带进寝室的时候,Natalia提前就给大家准备了一大堆的食物,中国大米、面包、鸡蛋、蔬菜、牛奶、咖啡……当我们把这么多的东西塞进冰箱的时候是我那一天最最幸福的时刻(可是,以后的伙食要靠自己做了……)。

接下来的几天,Elena和Vadim(去年到南昌的交换生)帮着我们一行11人,为之后三个月的生活做了更多的筹备:换货币,买电话卡,熟悉城市路线,逛超市,参观学校大楼……异国的种种新奇我都想看个够,那些哥特式的建筑,刻满雕花的木房子,墙上朋克风的涂鸦,满街满巷的鸽子,公交车上给女士让座的gentle-man,还有在寒冬里穿着超短裙黑丝袜的老太太。虽然瑟瑟的寒风和漫天的尘土让人打不起什么精神来,但时刻擦亮眼睛,处处都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

待一切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正式上课了。由于俄罗斯的学校并不是在一个校园里面,一个校区只有一栋大楼,大楼里容括了所有的课程和办公,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也是这样。学校只有一部分学生住寝室,但寝室也是外设的,要走出几条街才能到。学校为了方便我们,特地安排老师来到寝室楼下的小教室授课。

第一个给我们上课的是Dennis,教亚洲经济史,他的英文并不流利,但每一句话之后都会探着头问大家“Yes(对吗)?”,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却又自己回答自己“Yes(对)!”,所以我们都随时随地准备着回答他的“Yes(m)”;他还有个口头禅是“I think(我认为)”,其实不止Dennis,这里的老师在表达一个观点之前都会加一句“我认为”,他们从来不强加给学生任何东西,给予我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如果我们有不同的想法也能毫无顾忌地拿出来讨论。就像市场学老师雅克松,一个对周围所有事物都很好奇的可爱老头,他最喜欢学生打断他,提出异议,尊重且不否认我们的想法。大讨论的情形经常发生,比如在俄国历史文化课上,文静的女老师Yulia提出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后,我们的讨论通常从英文慢慢就变成了全中文的争论,在大家探讨得不亦乐乎的时候,Yulia很委屈地在一个小角落冒出一句“I'm here!Please use English, or Russian(我在这里!请用英语,或者俄语)”。在活跃的大氛围下,我们也没能比过英语老师Olga,每堂课都有唱有跳,她声调高而尖,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总是用闪着光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你,在每一个我们给她的有趣回答后,都会双手打两个大大的响指,喊道:“Lovely(真棒)!”令人难忘的还有Olga身上那能够充满整个教室的香水味,最后害得我们几个女孩子满商场找那种香水。然后就是Natalia的俄语课了,这可能是我们在这里的所有时光里最让人神经紧张的时刻,老太太虽然性格随和,但对我们的学习要求严格,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来个猝不及防的提问,回答不出来今天就没好脸了。她的标准是每天至少学习俄语两个小时!在紧张的课堂气氛下,每当我们很认真地听她讲解某个语法时,她会突然停下,我们以为又有什么事要发生了,她走向某个女同学,托起别人身上戴的首饰研究一番,扔下一句“Great!so beautiful!(真好!太漂亮了!)”继续讲课。然后就会雷到我们一片人……

我们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穿梭在寝室、教室、学校大楼和超市了,不管是学校的学生、店员或路人,说实话,对我们亚洲人其实并不友好,也许是中国人本身的一些习惯令他们不喜欢,或是这里的中国商人给他们留下的不好印象,总之他们对我们是存在一些偏见的,也经常发生一些令我们不愉快的事。在超市,保安会从我们中国人进门就一直紧盯着,直到我们离开;在路上,路人会用充满冷漠和鄙视的眼光看我们,而且还会有醉鬼指着我们,嘴里叽里呱啦的一阵乱骂。

但幸运的是,接待这个交流项目的学生和老师对我们都很友善,尽心尽力,为此我们都很感动。通过他们,我们还结识了很多俄罗斯朋友,每个周末,大家都会约出去逛街、玩游戏、开party。一段时间下来,Ele-na、Vadim和大家关系也越来越近,由于他们常来寝室和我们进行“中俄厨艺交流”,思想上也互相“同化”了,他们懂得了中国饭桌上的游戏规则,懂得了中国式的幽默,当然也懂了不少地道的中文。我们谈饮食、谈音乐、谈政治、谈爱情,发现他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有一颗追求时尚、向往自由的心。但和我们之前想象中不一样的是,他们在很多方面比中国人保守很多,或者说是更害羞。不管怎么说,能在这个对我们充满偏见和歧视的人群里,交到这样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幸运了。

除了平时的上课外,节假日Natalia会带我们参加很多活动:第一次体验复活节,人们到教堂做祷告,当地人看到我们手中自制的彩蛋,教我们要把彩蛋送给小孩子,因为它寓意着幸福和纯洁:第一次参加俄罗斯胜利日的游行,万人空巷,大家跟着人群欢呼雀跃,很多身上佩满勋章的二战老兵泪流满面的场景,也是最打动我们的画面。

俄罗斯一直以极高的艺术文化水平闻名,在这里的音乐会和博物馆中,我们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们热爱并懂得欣赏艺术。教堂里的莫扎特交响演奏,青年男女们表演节奏欢快的民族歌舞,让人迷醉其中的爵士乐,还有充满厚重文化底蕴的画廊。还记得有一次在教堂欣赏交响乐,一个衣衫褴褛、身材瘦弱的男人独自坐在角落,整场音乐会上,他一直微闭着眼,脑袋和手指随着音乐的旋律轻轻摆动着,无关贫富、无关名利,他只陶醉在仿佛只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很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观察人情事景,其实俄罗斯人给我的感觉是个向往快乐但又低调的民族,这也许和寒冷的天气、贫乏的生活物资有关吧。所以他们不断用艺术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也就有些封闭。

和粗糙的城市建设、水平低下的民众生活相比,伊尔库茨克市的自然风光显得无比怡人。站在清澈见底的安哥拉河畔,宽阔的河面与明净的天空相互映衬,闪烁的亮光托出云朵的饱满,没有高楼和山峦的遮挡,一眼就能望尽整座奶油色的小城——历史悠久、雕工精致的小木屋散落在小城的各个角落,小城穿插着各式圆顶的欧式建筑和哥特式教堂,当这一切就这么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突然之间有种恍惚的感觉,原来童话也能触手可及。

伊尔库茨克靠着世界闻名的贝加尔湖,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湖水还有一部分结着冰,湖面一望无际,当地人都将贝加尔湖称作“海”。当你从高于湖面30米的岸上望穿湖底的时候,就会诚服于她的世界最清澈淡水湖的美誉了。岸边笔挺的白桦林和湖面的冰块让贝加尔湖更富线条感,我敢说举起相机闭着眼睛都能拍出日历上的美景!当地同学带着我们在岸边蒸桑拿,吃烤鱼,静伏悬崖边等待海豹的出没,还打着赤脚在刺骨的水浪里豪饮就像刀刮喉咙一样的烈酒伏特加……贝加尔湖之旅算得上我们在俄罗斯最有趣的经历了。

三个月的体验,说不长,但也不短。要谈收获,最重要的是感受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认识了很多东西,虽然并不都是好的方面。还有就是厨艺长进了不少,如果这也算收获的话。对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也许每天都会看到一些相同的东西,可是每次的感受却又迥异,当三个月的时间如流水般过去,静下心来细细梳理自己的感受时,却发现自己的心境已悄然改变。

猜你喜欢
伊尔库茨克寝室俄罗斯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