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纤维艺术的多元化

2009-04-22 06:40汪艳辉
山花 2009年20期
关键词:壁挂多元化艺术家

“纤维”一词在中国《辞海》中的解释为:“纺织纤维”的简称,而“纤维艺术”一词则来源于英文“Fiber 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在其带动下,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那么何谓纤维艺术?它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拼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或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这个概念既完整地说明了纤维艺术在取材方面的多元性,又表达了它创作形式的灵活性。它既是实用艺术,也是超功利的纯艺术,内容包括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挂)、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软雕塑)、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造型语言的作品。

纤维艺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特殊的触感,要比其他艺术种类更贴近人的情感。正如法国的克莱德·列维·斯特劳斯对纤维艺术的评价:“这是一种治疗我们对必须居住的、功能的、功利建筑的厌恶情绪的极好良药,它凝聚着深厚的人类手工制作的情感。”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耸立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中,在大片的玻璃幕墙,光滑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空间里,会产生沉闷、抑郁的情绪,于是渴望回归悠闲的自然境界,强烈地寻求个性的舒展。因此,软雕塑、地毯、壁挂等纤维艺术品的介入,使空间充满了柔和与生机、亲切与活力。

虽然纤维艺术是一个新名词,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几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很容易找到它的痕迹。在中国,早在汉魏时期,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已经在织制毛布等粗毛织物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富有装饰性的精毛织物。既有用“通经断纬”的缂织方法织成人物形象的缂毛壁挂,又有用“u”字形扣和“8”字形扣打结织成花纹的毛毯。到了唐代,用缀织法织制而成的具有绘画内容的缂丝,创造性地拓展了古代织物的表现天地。近几年,受国外艺术家的影响,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尤为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国外,大约在4000年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了羊毛编织的壁挂。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15世纪埃及人留下来的作品,织造技术和现代的高比林(GOB—ELEN)工艺十分相似。

20世纪,世界各国的壁挂艺术家、软雕塑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发展使其更紧密地与建筑装饰结合,成为现代的纤维艺术。其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壁毯艺术大师让·吕尔萨(Jean Lurcat),“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传统的壁挂技艺结合,而使壁挂以新的面貌出现于国际艺坛的人。”他对于现代纤维艺术的贡献除了创作影响以外,还为纤维艺术发展做了大量的组织活动。

如今,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织物的模式,各种技巧、手法、材料和材质构成了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及表现手段。这标明纤维艺术已经步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

一、材质表现的多元化

现代纤维艺术在材质方面的突破首先在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缂织追求绘画性,将一根根纤维仅仅当作勾形铺色的材料,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纤维材质的表现力。现代纤维艺术从对绘画性的追求中超越出来,开始注重表现材质本身的美。中国雕塑家李鹤创作的纤维艺术作品《心情》(图一),由白色线状塑料和带状金属构成。塑料本身所具有的柔性、韧性与不锈钢材料的坚硬、光亮形成材质上的鲜明对照,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土地里刚刚收割过的庄稼,金属塑造的婀娜人体甚至能让人体会到农妇丰收后的喜悦心情。韩国纤维艺术家金成汶的作品《生态的式样》采用了不同质地的真丝面料,通过晕染底色、绘制羽毛,构成了朦胧的诗意空间,充分表达对自然界中柔软可爱的生灵的珍视,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注。美国艺术家雷诺女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纽约联合国大楼设计制作了巨型纤维艺术作品《白色飘动的纤维》,这件艺术品从六米左右见方的屋顶向下垂直悬挂了无数条白色纤维,这一束束的纤维随着微风摆动,既轻盈又宽厚,既单纯又含蓄,展示了一种朦胧和内含旋律状态的美。这些作品通过挖掘、利用材质本身的美,达到了寻常纹样美无法企及的艺术境界。一根根具有不同弹性、光洁度、自然形态和质感的纤维材料,相互之间存在的刚与柔、直与曲、杂与纯、明与暗、轻与重的对比,是纤维艺术独特而又丰富的形式美语言。正确地运用这些材质的对比关系可以激发出欣赏者快乐、紧张、宁静、激越等各种情感。从而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这正是纤维艺术的魅力所在。由此,善于发现纤维材料的自然美并加以发掘便成为艺术家们努力的方向。

二、材料使用的多元化

传统的壁挂作品主要以自然纤维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包括丝、毛、麻、棉等。随着纤维艺术的发展,一些人造纤维也成为纤维艺术品的材料,如尼龙、化纤等,甚至一些金属纤维也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中国艺术家梁绍基的作品《孙子兵法》将竹简和编织技法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的文化神韵。任光辉的大型系列纤维装置作品《时光的记忆》(图二)。取中国水墨之意象,借树枝自然之形态,再将黑白羊毛线在树枝上进行缠绕,形成了有虚实、浓淡变化的梦幻般的晕染效果,构成了一道立体的水墨风景。作品试图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转换成当代人所熟悉的环境和样式,以表达时光的瞬息变化,追逐自然万物轮回的永恒。日本的上野真知子创作的《无题》系列,是以透明的硬纱和细竹为材料,交织成一片片的帆,在光的作用下,纱与竹朦胧的结合似清晨的薄雾,令人心旷神怡。拉脱维亚纤维艺术家帕特瑞斯·萨德雷斯创作的《春天来临前的安静生活》(图三)采用一种自制的加热黏合剂做成所需的线型,然后将它们塑造成冰凌和各种生活器皿,并将它们巧妙地装置在一个空间里,给人一种极为新颖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是在提示人们要用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时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语言表达。

另外,许多艺术家在创造中还使用了诸如铁丝、钢索、玻璃纤维、树脂、羽毛、各种纸张等综合材料。材料的多元化,使艺术家们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和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现代纤维艺术在取材范围上的拓展,源于艺术家对材质美的追求。只有丰富了材料的种类才能丰富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才能丰富纤

维艺术的表现语言。在多维度多元化的今天,综合材料以它自身的亲和力和表现力,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元化艺术形式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

三、造型形态的多元化

芬兰人露加·荷林尼(Luga herlinni)曾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大胆地提出“纤维艺术是可以存在于空间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宣言对纤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纤维艺术从本质上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当代纤维艺术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的造型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与传统纤维艺术相比,现代纤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雕塑性。传统的纤维艺术如地毯、壁挂、缂丝等作品主要是平面作品。自20世纪60年代起,纤维艺术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出现完全空间化的三维作品——软雕塑(具有柔韧性和弹性的雕塑)。软雕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建筑装饰的需要,纤维艺术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促使一些艺术家考虑由作品整体的空间态势所带来的装饰效果。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的阿巴康》(图四)是壁挂走向雕塑,走向空间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锐进的尖角与其后饱满深厚的卵圆形,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喷发。艺术家克林卡姆为美国西雅图双树套房宾馆设计的空间织物也是“软雕塑”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尺寸巨大,布满了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巨大的向不同方向伸展具有不同弧度的曲面,让人们的视线在欣赏曲面和线条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一份放松的感受。从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到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再到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这些形式充分显示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丰富性。

四、创作手法的多元化

在纤维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缂织是传统纤维艺术主要的工艺,但现代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已经无法尽数了,各种纤维材料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出强烈的激情,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把环结、缠绕、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以及染、绘、喷、印等新的手段融入到创作中。日本的吉村正郎创作的《棉布剪裁》(图五)系列就是利用剪切、缝合、装配的手段,将人们概念中的棉布形象重新定位,从量感、体感上,从视觉、触觉肌理上,从空间的定位上都给予观者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艺术家还将科学技术引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例如,美国艺术家辛西亚的《奔流》、《湖雨》就是利用电脑织机为创作工具,使用三层经线的方式创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织物的肌理和结构方面展现出无尽的想象力。不同种类和色彩的线叠加与覆盖,产生了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多层次的微妙的变化。随着工艺技法的丰富,艺术家们的创作之路也自然无比宽阔。

自20世纪以来,纤维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演化,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互动的繁荣景象。纤维艺术作为在世界各地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种类,这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丰富的材料,不断创新的表现技法,从平面走向空间,现代纤维艺术家通过相互联系和影响,为古老的织物艺术开拓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材料的综合性、形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等诸多因素,构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化。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将不断地产生,新的表现形式也将会不断出现。未来纤维艺术的发展,将是全方位的展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纤维艺术之路将更加宽阔和多彩。

作者简介:

汪艳辉(1974-),女,北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壁挂多元化艺术家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壁挂微波炉
壁挂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与创意壁挂美丽约会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壁挂工艺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