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依情,单纯明净

2009-04-22 06:40许瑞蓉
山花 2009年20期
关键词:李煜艺术

李煜词的艺术特征,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父亲独创的风格“少修饰、多感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来源于他坚实的功底、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特别是他那超凡脱俗的艺术鉴赏力。凭着这种艺术鉴赏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词突破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浓丽绵密,工于雕琢的浮靡风气,构成了一种清而不艳,艳而不淫的清丽风格;词的创作上能够做到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而遣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

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是反映帝王享乐,宫廷爱情生活,后期主要是抒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其为君之道不足道,但其词作却受到后人重视,得到很高评价。胡应麟《诗薮·杂编》称其“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这一中肯评价说明李煜词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当然,这里的“感慨始深”、“血书”是就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概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

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如飞流直下的瀑布一般一泻到底,尽情展露,使词中的情事、景象等都活生生地跃现在读者的眼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写情爱方面,如《菩萨蛮》中写他与小周幽会,在“花明月黯”、“薄雾轻笼”的深夜,一个女子划袜提鞋,偷偷去与情郎幽会,那“一向偎人颤”、“教郎恣意怜”的大胆抒写,其感情是真挚的、炽热的。同一词调的“蓬莱院闭天台女”,“铜簧韵脆锵寒竹”,虽手法稍异,但前首的“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与后首的“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写出的都是一片挚情。

至于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囚虏之苦,人生之恨,则更是直抒胸臆,从肺腑中流出,是灵性纯真的表现。以《破阵子》为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开头二句,概括南唐历史和疆域,咏叹故国山河壮美;三、四句是作者对往昔帝王生活的回想追忆,包含着对旧宫的留恋和眷念,更与现实处境构成强烈比照,意在透露今日处境多么悲惨。“几曾识干戈?”是痛定思痛的自责。下片则是国破家亡,沦为臣虏的实景预测,身体瘦削,鬓发斑白,而城破国亡被迫离开祖宗创业之地、祭祀之地时,最令人悲伤的,并非悲壮的政治、军事事件,而只有教坊的乐工演奏着别离歌,无限悔恨却不能向人表白,只能对宫娥垂泪作别!这是多么真实、坦率、具体、明朗的自白!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抬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回想昔日江南故国的豪侈生活,都消逝了,化为虚幻了。三、四句则完全是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放纵、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纯真而深挚的感情。下片遥望南国,“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只是曾在栏边砌下流连乐欢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神韵风采。最后,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愤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的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注重细节,生动传神

李煜前期的词,或写自己的闲愁之情,或写宫女的内心世界,无不写得惟妙惟肖,体察入微,这主要是作者善于恰当地选择与刻画一些典型细节,如《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口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写了花明月暗,薄雾迷漫,月光朦胧的深夜,一痴情女子与情郎偷偷相会,怕被别人发现,精灵的女主人公手提金缕鞋,只穿袜子,轻轻挪动脚步,唯恐发出声音,惊动别人。一见情郎,就“一向偎人颤”。一“偎”一“颤”,将女主人公的大胆、急切而又炽热之情,内心的激动和急切相会的心态表现出来。

三、以景抒情,情景妙合

李煜是抒情能手,他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相谐的传统写法,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无论写什么样的情,都有相应的景物与之相交融,构成一种统一的情调,和谐的色彩,特有的意境。红日三丈,金炉香兽,红锦地衣,佳人金钗,狂舞醉酒,别殿箫鼓中显现的不正是宫廷之乐吗?那月黯花明,轻雾笼罩,画堂清宵,不正是男欢女爱的美好去处吗?那梦中花月春风之时的“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上苑之游,不正是故国之思吗?那花开花落,月东月西,杨柳春风,莺啼燕舞,秋风苦雨,雁叫砧寒,静院空庭,魂游梦回,不正是真切而又凄苦的离愁别恨吗?就其具体方式而言,有由景及情者,如《乌夜啼》之“林花谢了春红”,《谢新恩》之“樱花落尽阶前月”:有由情及景者,如《望江南》之“多少恨”,《子夜歌》之“人生愁恨何能免”;有情归于景者,如《谢新恩》之“口邕口邕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又有全词以景为主,或以情为主,或以景喻情,或以景象情,或以景状情等,以《捣练子》为例: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拢!

这首词是写离怀别感的,共二十七字,作者把许多足以牵动离情的景象——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拢都集中起来,向这不寐人侵袭,景物凄凉,离别难堪。“夜长”愁也长;“人不寐”愁难排遣;“数声”砧声不止,愁思难平;“月到帘拢”,月色艨胧,人更凄苦。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含景中,景中透情,情与景达到高度交融与和谐统一。再如《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此词将山寒、芦深、月明、孤舟、笛声,故国凄清秋景及行客、居家悲愁之情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抒发囚居生活的孤寂难耐之感。此词景物描写新鲜而又含蓄,意绪表达集中而又委婉,气氛和谐而意蕴深远,堪称蕴藉含蓄婉约词作的典范。

四、梦幻交织。对比达情

善于将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情感,是李煜词的显著特色之一。据统计,李煜现存30多首词中,竟有14首有关梦境的描写,而且多是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凄苦相对比之作。如《谢新恩》中以“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写离情之苦;《子夜歌》中以“往事己成空,还如一梦中”写亡国后的人生幻灭之感;《望江南》中以“昨夜梦魂中”的南国美景和上苑之游,写身为臣虏的故国之思。但

梦是美好的,而失去的故国却不再来了,“故国梦里归,觉来泪垂”;不写梦的作品中,也多有反差对比在其中。如《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之良辰美景与悔恨、怨愁之情相比照:《破阵子》中“风阙龙楼”、“玉树琼枝”之繁华与今日“沈腰潘鬓销磨”相比照。如《浪淘沙》(窗外雨潺潺)。这是一首借伤春以思故国的词作。词的上片写伤春感怀,梦是温馨的、美好的,囚徒生活是凄苦的;梦是虚幻的,囚徒生活是实在的;梦是极短暂的,囚徒生活是漫长的。词的下片,写故国之思,“无限江山”,别易见难。“别时”已经发生过,而“见时”却没有出现,是词人政治悲剧后的悲剧,是词人无限苦痛后的更大的苦痛。最后,往昔豪侈的帝王生活的“春”而今已如“流水落花”,一去不复返了,往昔的岁月何处去寻呢?是天上?还是人间?这形成欲言又停,戛然而止的结束,强烈的对比反倒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造成余味无穷的效果。

五、比喻贴切,形象感人

对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的巧妙运用,是李煜词的又一特色。如以潺潺细雨喻愁之多;如以“水长东”比“人生长恨”;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打击,喻昔日美好生活的飞逝一去不返;以“一梦浮生”喻人生的空幻;再如《清平乐》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不仅形象地写出梅花飘散似乱雪纷飞,而且更令人感到词人内心如飘雪般寒冷。一个在飘梅如落雪的境界中拂梅伫望,睹物自伤的形象就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具诗意美。尤其是作者善于以具体形象之物喻抽象难言之情。如以“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喻无穷无尽之愁恨:以“剪不断,理还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形象化,突出了离愁连绵不断、复杂、难以抑制的特点。在《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采取设问的形式,以东流无尽的浩荡江水把难以名状的无限愁怨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全词的抒情达到顶点,供读者体味。

六、语言明净,境界阔大

李煜的词有相当复杂的生活内容,或离情,或艳事,或狂欢,或亡国之痛,或故国之思,也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然而他所运用的语言,却是单纯明净、精练准确的。如前面提到的“晓妆初过”、“红日已高三丈透”、“花明月黯笼轻雾”等首,写的都是宫廷里的豪华与艳情生活,可是李煜却摒弃了许多装饰、涂抹的写法。入宋以后,由于身份地位、思想感情的转变,表现手法也更加熟练,对于艺术语言的创造达到了更高的境地。如“人生愁恨何能免”、“多少泪”、“闲梦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帘外雨潺潺”等,把许多不容易明白说出的内容竟脱口道出,随笔写成,虽直白朴素,却意境阔大,感慨极深,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李煜词的独创风格。

其实,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还远不止这些,其词善用白描,化用前人诗句,吸收口语等艺术特点也很突出。周济评李煜的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是很恰当的,他既肯定了李煜写作中不刻意雕琢,清丽天然的写作特色和运用语言的超凡能力,而且也中肯地点出李煜词如出墙红杏一般不掩国色的艺术特征。李煜入宋为俘后的作品,由于生活作风、思想感情的转变,表现手法也更加熟练,他能借助事物的特征,把内心最深切的感受,用最明了的词语,最通俗的句子表现出来,其艺术语言的创造达到了最高的境地,并且在词的结构和语言方面,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

总之,李煜词所包含的许多内容是不明言的,但读起来依然给人一种脱口而出的感觉,是随笔依情写成的,看不出一点雕琢的痕迹而自然到单纯明净的境地。李煜也因其词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的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许瑞蓉(1962-),女,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以及相关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李煜艺术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也谈李煜词作中春的意象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