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09-05-07 05:48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博士点泥瓦匠蒋经国

难以一眚掩大德

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浓缩,而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注定了他永远背负政治家族的“十字架”。

他的政治性格和行为表现特征,和所有中国近现代史的独裁者并无二致,个人情感生活,也同样具有凡夫俗子的情欲宣泄、才子佳人的浪漫情怀,冷酷而不苟言笑的神情背后,也有不为外人道的沧桑与悲凉。

他的晚年和人生终局,假如也和他的父亲蒋介石一样,那他就缺少了被世人毁誉参半的意义与价值。

开放党禁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对政治反对势力不能不采取的容忍和网开一面,是他时至今日还能够为多数人缅怀,并赢得所有政敌和反对者尊重的唯一理由。

何谓大德,何谓一眚,高下立判。

一个威权体制的统御者和终结者, 在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历史评价,反差之大,争议之大,耐人寻味。

杨锦麟(凤凰卫视)

如何看待近现代历史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的蒋经国封面报道是一个有趣的题目:我们该如何看待近现代历史人物。

在我读书的时代,蒋经国一直都是一个“影子人物”,历史教科书里基本没有提及他的作为,和他著名的父亲相比,蒋经国先生算是彻底消失在教科书里。

即便是与他的继任者李登辉相比,他也算是默默无闻了。对他,市面上的书籍也大都语焉不详,除了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儿子、台湾的第二任领导者,我们还知道什么?

感谢《人物周刊》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蒋经国,他的功过得以比较全面客观体现。

因为国共内战,海峡两岸对彼此的历史人物评价有着很大差距,如何客观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不单是要还历史真相于世人,相信这也是海峡两岸进一步进行政治谈判的心理基础。

所以,对蒋经国先生评价最为客观全面的才会是一位美国教授。

一道海峡真能封锁住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么?

陈小秋(广州)

“申博”何以令高校魂牵梦萦

3月27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对第十一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的评审及审议中,西北政法大学落选。西北政法大学部分研究生组织了一场抗议申博结果的签名活动,10余名师生向省政府送交了声明材料。(《人民日报》4月27日)

西北政法大学申请博士点落选,该校研究生组织活动对落败的“申博结果”表示抗议,乍一看来,这不过是学子对母校的呵护之情罢了。 不过,当高校对于“博士点”孜孜以求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甚至申请博士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时,恐怕很难仅仅用高校对于学术荣誉和地位锲而不舍的追求来解释。

现实中,多一个博士点可以让高校在排名上前进,在宣传上多几句口彩,其实还只是表面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博士点更是一个争取学术资源尤其是学术经费的重要堡垒,博士点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其实才是令高校如此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真正原因。这一点,其实和高校希望院士挂职的逻辑如出一辙,只要能够“扛大旗,扯虎皮”,挂职院士究竟在不在岗、博士点究竟是否名副其实,倒是位居其次了。

武洁(南京)

当黄金周遭遇猪流感

一种新型的猪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拉响了警报。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新型猪流感病毒疫情,墨西哥疑似病例高达4000余人,至少已有149人死于猪流感,美国已确认有至少44人感染,英法等多个国家出现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所有国家都应加强对非正常爆发的流感类疾病和严重肺炎的监控。

2003年,别人看着我们;2009年,我们看着墨西哥。看与被看,需要转换的只是角色视野,而不应该是危机心态。我们看着别人的时候,更应该激活身为被看者的历史经验,让我们在面对严峻现实时更加考虑全面亦更加镇定从容。2003年的“非典”为我们积累了防治经验,遥看者的身份又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这个意义上,公众需要的不只是政府安慰自己别恐慌,公众更有权要求政府不让自己恐慌。

众所周知,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五一黄金周恰恰将大量制造人群扎堆的机会。我相信理性的民众会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然而我更在意政府部门会怎样选择:是仅仅告诉民众“别去墨西哥美国”,还是会告诉民众应该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有关五一黄金周的政府表态,其实可看作是对政府危机心态的一场检验。期待有更多地方政府宁肯暂缓经济复苏的计划,也会告诉民众在黄金周期间谨慎出行——尽管猪流感暂时似乎还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政府部门谨慎的危机心态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事态的进展。

舒圣祥(杭州)

高考新课改:从“斩首”变“凌迟”?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4月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人民日报》4月27日)

在笔者看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不仅仅体现在一次高考,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上的单一。目前的新课改只是加上了“学业水平测试”,让一次考试变成了多次考试,仅改变考试次数,很难说从此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如果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没有本质改变,一次考试变多次考试,不过是从“斩首”变成了“凌迟”(朱清时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承担的压力会更大,有可能让学生如受凌迟一般痛苦不堪。

欧木华(湖北咸宁)

泥瓦匠翻身

我老家什邡是地震极重灾区,灾后重建任务极其艰巨,因为需要修的房子太多,有关建筑和建材的事情都闻风而动,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而其中,又以泥瓦匠们的变化最为有趣,这也算是地震一年来对社会产生的微妙改变。

早年泥瓦匠因工作既脏又累且工资偏低,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普遍偏低,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对泥瓦匠职业评价都不高,时常自我嘲笑,一遇机会,必然义无反顾地跳槽转行。而从去年开始重建以来,泥瓦匠的供求关系大变,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上涨是市场规律使然,技工从50元一天一路上涨至1毛钱砌一块砖。手快的一天砌两三千块砖不在话下,稀松平常就能挣来两三百元钱,而杂工也从20元涨到100元,还有价无市。以至于一些请不到工人的人怀疑报纸上天天说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之类的话是在骗人。

最好玩的是我一位亲戚所在公司的保安,他们每天穿着整齐的制服,白色的手套,陶瓷娃娃一样干净整齐地排队值班换班,不晒太阳不淋雨,一个月旱涝保收好几百元钱,以往不凭关系是进不去的。他们看见对门工地的泥瓦工们一个个满身满头都是灰尘地蹲在楼影里吃盒饭,忍不住有一种优越感。但当他们和对方闲聊,发现这些灰嘴土脸的人砍3天砖的收入相当于自己一个月工资时,顿时立马倒戈求人托关系加入到对方行列中。

那家公司十个保安有八个转行当了泥瓦工,脱了制服,白生生地杂在泥瓦匠中,很有些晃眼。

《成都晚报》记者曾颖

猜你喜欢
博士点泥瓦匠蒋经国
勤劳聪明的泥瓦匠——泥蜂
吕德安(Lv Dean)
浅谈当前形势下创新创业博士点建设的意义
好玩的古人
教育部:全国完全新增博士点372个复审通过率为45.8%
泥瓦匠的孩子
蒋经国不用日货
蒋经国曾贫困潦倒舀地沟油做饭
从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设看其学科发展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