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胚胎?大陆出生缺陷率持续上升

2009-05-09 10:25马楠
凤凰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计生委环境污染发生率

马楠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新生缺陷婴儿的数量都在持续上升。”据《中国日报》称,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在1月21日举行的2008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每30秒就有一个先天缺陷婴儿出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出生缺陷率“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计生委官员特别指责称,中国的产煤大省山西,由于大规模化工厂的碳排放,是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省份。

出生缺陷率持续上升

来自卫生部妇社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发达国家的缺陷婴儿发生率在2%-3%,而中国约有4%至6%患有先天性缺陷,已达至“危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从2000年起开展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大陆新生儿先天缺陷的人数几乎增长了40%。

出生缺陷已成为大陆婴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这些孩子中,只有20%到30%可以治愈,严重出生缺陷患儿约30%出生后死亡,40%左右成为终身残疾。每年出生的约2000万名婴儿中,有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10万例神经管畸形病例、3万例先天痴呆症,仅是这几种主要的缺陷病种每年就分别给社会带来130亿、2亿和70亿元的经济负担。

中国每年花在先天缺陷患儿治疗上的费用高达数百亿元,维持最基本生活费用也高达数百亿元。而在缺乏医疗保险的中国农村,一个先天缺陷婴儿的出生足以使整个家庭陷入赤贫。

环境因素凸显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并未充分重视媒体及民间谈论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损害,但计生委官员在上个月的这番讲话似乎是政府态度的一种转变。

环保主义者对此表示欢迎。“我们在调研中看到,环境污染不仅给新生儿也给成年人的健康带来伤害。”来自民间的环保机构“绿色汉江”的运建立说:“我觉得这届政府较开明,党内现在感觉到切肤之痛。”

“绿色和平”中国发言人李雁在回应计生委官员的发言时表示:“国家计生委的数据再次揭示出煤炭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元凶,还给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国际上也有生物学家质疑将污染与疾病相关联的研究取向,因为出生缺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病种繁多,诊断较困难;病因可以是遗传因素也可以是环境因素,还有可能是病毒感染,生活习惯不良等,或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但在更多的研究者那里,这种关联性在被不断印证。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胡娅莉主持的《江苏省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综合实施的系列研究》新近获得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她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说,研究发现,出生缺陷25%至30%是由于遗传因素,10%为环境污染,剩下的为遗传因素与环境污染共同作用所致。日益严重的化工污染,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还有接触甲醛、有机溶剂都可能导致出生缺陷。

随着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导致婴儿死亡的疾病谱也在改变。

卫生部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的朱军在对1986年-2006年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变化的分析中指出,以往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出现下降趋势;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则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的“头号”出生缺陷病种。导致此病上升的原因很复杂,病因还不清楚,有些研究者认为缺陷婴儿数量骤升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婴儿在医院出生而不是在家中自然分娩,被纳入监测统计中的人数增多了,但大部分专家相信这个现象和环境污染严重有关。

如果说国内的研究结论还只停留在统计学相关水平上的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健康中心的研究走得更远一步他们在实验中对样本地区儿童出生前后的监测期长达6年,他们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一定程度地证明了环境对出生婴儿的影响。

该中心副教授唐德良及成员对波兰、美国纽约和中国铜梁儿童研究的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物,例如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PAH),可对人体的DNA造成损伤和引起染色体变异。孕妇妊娠期暴露于PAH会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以及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比较妊娠期PAH暴露较高组与较低组的儿童,发现两组在二岁时神经发育评估有显著差异PAH暴露较低组儿童在智测中的表现明显优于高暴露组。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与遗传相关的出生缺陷在一个人口组成成份没有大规模变化的人群中应十分稳定。同时,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率和其他相关疾病也未见明显增长。所以环境污染应是国内出生缺陷增长的主因,”唐德良对记者说,“高出生缺陷率不仅仅是经济负担的问题,继续下去会影响到中国整个人群的素质。”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尽管当年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是同时提出的基本国策,但因为方式易行又容易出成绩,多年来“少生”一直成为计生工作狠抓的方向,而“优生”受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甚至一度没人能回答“中国每年有多少畸形婴儿出生”这样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对出生缺陷的检测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妊娠期妇女通常使用一种叫“反应停”的药物来抑制严重呕吐。德国一位产科医生发现该院出生的“海豹儿”数量骤然增多,他撰文提出了“反应停”可能造成胎儿海豹样畸形的观点。这一结论的提出引起轰动,并直接导致一些发达国家从1964年起开始了出生缺陷监测。1973年,国际出生缺陷监测信息交换所正式成立,约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组织,共享监测信息。

大陆的出生缺陷监测始于1986年国家科技部的“七五”攻关课题《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和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病因学探讨》,当时的调查数据估计,大陆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缺陷儿出生,引起中央的重视。大陆由此组建了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网络。

面对严峻的统计数字。国家于2000年启动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干预共分三级:一级预防,预防发生,在怀孕前以及怀孕期,对育龄妇女,孕妇、整个社会,进行健康教育,推动孕前检查和产前保健,降低出生缺陷率;二级预防,在怀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三级预防,进行新生儿筛查、内外科治疗和康复以避免致残或降低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

在相关专家的建议下,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全面启动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江帆表示,从2007年开始,已有超过半数的孕妇受益于该委员会一级预防的科学指导,并在缺陷婴儿出生率最高的8个省开展了免费的孕前检查项目。

尽管这些措施看起来令人欣慰,但仍有观点认为,中国如果不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这一切努力将于事无补。

西方世界对中国今天发生的事情并不感到陌生,大工业时代,美国人以同样的污染方式从现代化进程中赚取了利润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崇拜。但当美国人在经历过“拉夫运河废物污染事件”和“三哩岛核泄漏事故”等灾难之后,美国的标准开始改变了。唐德良表示:“中国目前各方面的环保标准都还处于低水平,发达国家都向中国转移污染,中国必须提高自己的环保标准才能抑制出生缺陷率持续上升。”

猜你喜欢
计生委环境污染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睢县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安阳市殷都区计生委关爱更年期妇女健康
延津县人口计生委正式受理“单独二孩”申报手续
沁阳市人口计生委启动结对帮扶仪式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