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纪念与五四精神

2009-05-13 08:10胡国胜
探索 2009年2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

胡国胜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五四纪念的文本方式、套议方式、社会实践方式以及纪念设施等是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五四纪念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政治性特征使得五四精神影响深远;同时,五四纪念使得五四运动得到阐释、五四符号得到传播、五四精神得到弘扬,而五四纪念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了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了五四以新内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五四精神

中国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2-0025-06

早在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开始发表演说或撰写文章进行五四纪念,要求青年学生继承五四遗产,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五四纪念就成了革命动员、教育民众以及迎合现实之需,得到深入发展。五四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名词后来有了一种比其最初的内涵更广的意义”。因此,五四纪念意义远大于事件的本身,“‘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就是这样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正是年复一年的纪念活动,使得五四精神得以延续;也正因有了五四纪念,五四焰火才得以生生不息,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活动方向。

一、五四纪念的方式: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

五四纪念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纪念方式则成了五四精神传播的主要途径。纵观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史,纪念方式可谓形式多样:各有千秋,但最主要的是组织动员方式和文本宣传方式这两种。文本宣传方式的纪念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新闻出版、学术界及网络来进行各种文本形式的纪念。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影视、网络也成了纪念的一个重要舞台。组织动员方式的纪念主要是通过纪念单位组织各种活动来进行纪念,即组织各类会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本文以此把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方式分为文本方式的纪念、会议方式的纪念、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纪念以及建立纪念设施等四种主要方式。

(一)文本方式的纪念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一个最重要方式就是文本纪念,五四纪念也不例外。文本纪念主要指的是各种文本形式的纪念读物。五四文本纪念是对五四纪念的一种表达、认同和展望,主要表现为纪念图书的出版发行与报纸杂志及网络的纪念文章、纪念社论、纪念专栏、纪念专号、纪念特刊等。

五四图书就是与五四历史有关的研究著作、五四历史人物的文集、选集、年谱等文献资料、五四经历者的口述回忆录等。五四纪念文章是每年的五四纪念时,党的重要领导人、五四经历者、一般学者、社会名流甚至普通民众通过不同的方式发表的与五四相关的文章。纪念社论是中国共产党发表自己主张的一种表达,是对于各种较大节日纪念日纪念的一个传统。纪念专号、纪念特刊、纪念专栏等都属于报纸杂志网络在进行纪念活动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除了一些党报党刊的纪念专号、纪念专栏等外,其他报纸杂志特别是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也会在五四纪念时出纪念专栏或纪念文章、评论等。学术界一直是五四纪念中一股重要力量。每年五四纪念日,学术界都会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来对五四进行各种诠释,挖掘各种五四纪念资源及五四的学术,和政治意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改进及网络的普及,网络的纪念活动日渐成熟,每年五四纪念时,网络中的纪念专题由于不受版面、色彩图像的限制,比报纸杂志要丰富和精彩得多,现已成了纪念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纪念方式。跟文本纪念相关的,还有一种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发行五四纪念邮票。

(二)会议方式的纪念

由于五四纪念是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性活动,所以群体性的大会、座谈会、表彰会、研讨会、联欢会、报告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在五四纪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五四纪念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会议形式纪念是中共五四纪念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早在1921年5月4日,女学界联合会在女高师大礼堂开会,纪念五四运动二周年。李大钊出席并发表演说。翌年五四,李大钊又出席在北京高师举行的纪念五四三周年大会并发表了演说。这种通过召开纪念会来进行演说是早期五四纪念的一种主要方式。1950年团中央在纪念五四的通知中就指出,“‘五四纪念日应尽可能地召开青年群众大会,举行庆祝游行,并可举行座谈会、讲演、展览会或联欢会等”。1979年4月2日,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团委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举行纪念会、报告会或座谈会,也可以召开表彰新长征突击手大会”,同时,“可以举行时事报告会、科技讲演会、理论研讨会”。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议形式的纪念在五四纪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任何一次纪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组织活动,也是组织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纪念

在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则成了五四时广大青年们的一项重要纪念项目。1939年4月5日,中央青委在关于大后方纪念五四青年节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各青年团体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依据当地的可能,配合抗战团体劳动群众团体组织各种劳动服务与社会服务等等”。民主革命时期五四纪念所开展的社会活动受到当时革命环境影响,活动空间有限。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四纪念或节日纪念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是民主革命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了基层青年团组织的一项纪念惯例。由于各个时期时代内容不同,因而其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有别,但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则大同小异,即都是通过基层团组织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有益社会有益青年自身发展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广大青镶来说了通过五四纪念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五四纪念最有意义的最值得回忆的事情,让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者亲身体验到五四纪念的意义和乐趣。

(四)建立纪念设施

建立纪念设施是进行永久纪念的一种。这种纪念方式一般体现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或发生地的纪念活动上。如2001年在紧挨旧北大“红楼”的五四大街路口旁的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修建了一座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五四运动纪念墙,来进行五四运动的永久性纪念。通过修建一些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或设施来纪念五四运动,在一定意义上,提醒了人们的五四记忆,强化了人们的五四意识,灌输了人们的五四精神。

除了建立一些实体的纪念设施外,还开辟了网络世界中虚拟的纪念设施栏目。如200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五周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网上“五四运动纪念馆”于5月4日正式开通。网上纪念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网上的五四运动纪

念馆,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是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网上基地。

二、五四纪念的特征:五四精神的影响

五四纪所具有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及政治性,是五四精神发展延续的前提,正是因为五四纪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五四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五四纪念的周期性

早在1220年的5月4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周恩来等就开始对五四运动公开发表文章或演说进行周年纪念。1924年,5月1日,李大钊在《北大经济学会半月刊》第二十四期发表《这一周》一文,介绍了5月第一周的四个纪念日,指出了“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的中国青年节”,这可算是最早把五四纪念日作为中国青年节的倡议。中共中央最早关于五四纪念的文件是1924年4月19日的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与宣传》,但之后并未形成规模纪念。直到1939年3月,“西北青救……提议‘五四定为青年节”,随后,“中央青委决定每年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并于本年五四号召全国各地举行拥护中国青年节的运动”。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自此,中国共产党每年都举行各种正式性五四纪念活动。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样五四青年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1950年4月,团中央决定以5月4日同时作为青年团成立的纪念日。此后每年的五四纪念有了多重意义,即既是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团的纪念日,又是中国的青年节。

总之,中国共产党年年都纪念五四,中国青年年年都从纪念五四中想起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五四是中国青年盛大的节日,正是在这生生不息的五四纪念中,人们总能想起新生,想起青春,想起进步,想起复兴。”年年的纪念表明:中国青年将会把五四辉煌耀眼的光荣传统坚持到底。

(二)五四纪念的时代性

在中国政治传统中,政治上的纪念活动往往和当下工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通过其纪念主旨、内容和规格来推测后续动作。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虽每次都在强调要继承五四优良传统:弘扬五四精神,但每次纪念活动都深深地刻着时代的烙印。1930年4月15日,共青团中央在《关于“五三”“五四”及“五七”纪念的宣传大纲》中就明确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才能消除‘五三、‘五七的耻恨,才能完成‘五四的使命!”反映了五四纪念与当时苏维埃革命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时期,五四纪念所弘扬的主题也一直围绕抗战而展开。一旦抗战结束了,五四纪念又会与党的当前任务有关。我们也很容易得出解放战争时期五四纪念的主题和任务了。

建国后,革命开始让位于建设,建设新中国成了建国初期的中心任务。然则,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得建国以后很长时间党的中心围绕“阶级斗争”而展开,政治运动成了国内政治生活的常态,五四纪念也没幸免。纠缠在各种政治运动之中。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又重新发生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五四纪念活动也是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展开的。总之,通过历年的五四纪念活动,我们可以得出,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内容与五四精神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五四精神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新的历史高度,这是五四纪念永不褪色的根本前提。

(三)五四纪念的多样性

从五四纪念方式来看,纪念方式的多样性是五四纪念多样性的突出表现。各种形式的五四纪念使得纪念活动异彩纷呈。当然。五四纪念的多样性,还表现为纪念组织的多样性、纪念主题的多样性、纪念内容的多样性、纪念主体的多样性等。纪念组织的多样性,也可说是纪念的层次性。每年的五四纪念,有中央一级的各种纪念活动,有地方一级的各种纪念活动,同时也有基层单位的各种纪念活动,这样,不同层级的纪念活动使得五四纪念活动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纪念主题的多样性并不代表五四纪念没有统一的主题。虽然每年的五四纪念都在强调要弘扬五四精神,但在这个大的主题指导下,各种纪念活动又有各自的小的主题。正是有了各自的小,主题才使得五四纪念更为具体更为现实,从而做到五四纪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纪念内容的多样性则表现为纪念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五四纪念是对于五四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五四纪念是对于五四事件的纪念,有的则是对于五四某一思想的纪念,有的则强调学生运动,有的则突出青年运动等,纪念内容取决于纪念的意图,纪念目的的差异使得五四纪念在内容上出现多样性。正是五四纪念的方式、组织、主题、内容等都表现出的差异性,使得五四纪念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四)五四纪念的政治性

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因共产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指挥,青年运动必须在共产党指导之下,是无疑的。五四纪念不只是青年运动的一个纪念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政治活动。那些曾在五四运动中起过作用的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已经认识到这个运动的政治意义,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该党的活动即是“五四”精神的发扬。1925年5月3日,瞿秋自在《向导》上发表了《五四纪念与民族革命运动》一文,指出:“社会上对于五四有两种认识:或认他只是一个学术运动的纪念,或认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所谓‘思想革命的高潮时期”,“然而单认五四是学生爱国运动及思想革命的纪念,未免减少了五四之政治上的意义”。瞿秋白所强调的五四运动政治性就是五四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因此,在革命年代,五四纪念处处体现其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倾向。抗日战争时期,五四纪念就是号召全国青年进行抗战。建国初期,五四纪念的青年政治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之后成了发动金国青年的一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时期的五四纪念。改革开放以后i五四纪念成了团结全国青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动员,成了青年人新时期庆祝自己节日弘扬五四精神的一次契机。但无论五四纪念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它是党领导下的一项青年工作,改变不了它的党性,更改变不了五四纪念的政治性。

三、五四纪念的效果:五四精神的弘扬

(一)五四纪念使五四运动得到阐释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象征中国青年革命风貌的五四精神。后者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正确阐释而得来的。每年的五四纪念,是进行五四阐释的最佳时机。对于五四的阐释,国民党人、社会中间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作了不同的解释。形成如今的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要得自于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历史阐释。李大钊最早提出要给予五四运动以更多更深层的意

义。“我盼望中国学生界,把这种精神光大起来,依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作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瞿秋白也很早就发表文章指出五四纪念不能仅仅看作是学术纪念和新文化的纪念,而是有更多的政治纪念意义在里面。在1932年他又发表了《五四与新的文化革命》一文,指出:“无产阶级决不放弃五四的宝贵的遗产。五四的遗产是什么?是对于封建残余的极端的痛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是主张科学和民权。”对于五四运动解读最好最成功的要算毛泽东,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毛泽东同时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正是五四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使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革命运动,也使得毛泽东给予了五四运动很高的评价,认为“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其实,对于五四的不同纪念和阐释,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的没有硝烟_的战争,“五四遗产都成了双方争夺和重新解释的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国民党一直想占有和独吞五四纪念资源,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五四纪念来拉拢全国进步青年。然而,“当国共实现了命运不佳的合作使国家得到统一后,国民党领导人对‘五四所提倡的改革最终采取了传统和保守主义的态度”。这也是国民党没有抓住全国进步青年的根本所在。而中国共产党则从广大青年根本利益出发,最早提出把五四作为中国青年节并付诸行动,同时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民主科学精神和五四爱国主义传统,从而得到了全国广大进步青年的赞同和拥护。正是通过对五四的正确阐释,使得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不断使得五四精神呈现新面貌、增添新内容、激励新一代。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领导全国青年继承了五四的遗产。

(二)五四纪念使五四符号得到传播

五四纪念日有着深层内涵和价值,凝聚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传播着一种思想理念,引导着广大青年的行为模式,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青年的积极向上的象征。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传播一些共同的文化符号或象征符号,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活动中确认了意识形态认同,确认了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仰,各种思想观念得以整合,意识形态得以重塑,文化得以传承。“政治仪式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为个人提供政治方向和属于一个更大共同体的感觉”,五四纪念活动传播着五四象征符号,正是这些五四符号引导着全国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精神力量依附各种有影响的象征符号——事物或观念——这些象征符号反过来又使重要的社会事实具体化。”被简化和被普遍化的象征符号所产生的作用总是继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五四这两个字,是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们胸前的徽章。于是,就有永远‘五四,永远的被‘五四导引和感召着的永远前进的青年。”五四运动,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象征,它象征着息息不断的民主火炬;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着热血沸腾的青春。五四的象征就是新青年的象征。

(三)五四纪念使五四精神得到弘扬

在中国的条件下,近几十年来,随着纪念五四的活动不断与旧价值观和思维习惯进行斗争,五四给人们的启示已经越来越清楚。五四运动之后,“政党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它们的纲领和政策中也更多地强调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得到增强”,这是五四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则成了五四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奋斗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自然少不了对五四精神的探索和弘扬。1924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宣传》中指出:“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这种五四精神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五四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所面临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和新的历史觉醒中,去推进五四运动提出来的、还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纪念五四的当代意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1959年3月31日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宣传提纲中要求:“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时候,我国各族青年必须发扬‘五四先辈的反帝爱国精神,努力巩固党的领导和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突击作用和先锋作用,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广大青年在改革的浪潮中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更是需要五四精神的引导和鼓舞。作为“五四”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是今日中国青年所最需要的精神支柱。正如胡锦涛所说:“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要想五四纪念对参加者起作用,要想通过五四纪念活动来说服他们,那么,就不能仅仅把他们带入五四的历史场景,而是要他们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中掌握其精神要领。在纪念活动中通过心理暗示与精神导引,增强广大青年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在五四纪念活动中弘扬五四精神之目的。

四、五四纪念的意义: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如何通过五四历史记忆来教育广大青年以及推动青年运动如何正确开展下去,从而发挥出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五四纪念保存了五四记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纪念日成为人们形成群众认同与集体记忆不可缺少的载体。五四纪念保存了五四记忆。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都不忘对于五四历史的重述,纪念内容上很多都是当事人的回忆、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介绍、五四历史场景的回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五四纪念文本里都会有对过去历史的描述和总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复述了五四的历史记忆。早在1920年5月4日,周恩来在其日记中指出,“今天是五四纪念,回想去年今天学潮突起,引得这一年来的学潮起伏,有无穷的感触”,“将来的希望,尤隐隐约约在各人脑中颤动不已”。1925年5月3日,瞿秋白发表纪念五四文章指出,“五月四日这一天,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纪念日,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五四纪念

日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事件进行记忆的时间符号,它凝聚着特定的文化和政治内涵,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正是这个时间符号,在国家社会文化建构中具有重要功能,甚至成为国家传输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

(二)五四纪念教育了广大青年

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是教育广大青年一次最佳契机。1940年3月8日,中央青委在关于第二届中国青年节纪念中要求:“积极开展文化教育运动,使消灭文盲普及教育提高青年文化成为各青年组织的基本任务,并规定每年青年节举行识字大测验。”1979年4月2日,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将在青年中开展纪念活动,通知指出:“通过五四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提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青年组织到学习中去。”五四纪念活动是青年进行学习活动的一次提示,也是学习活动的一次良机,更是学习活动的一次动员。正如2007年的五四,胡锦涛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要求全国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同时,五四纪念日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因此,五四纪念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充分挖掘五四纪念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五四纪念的—个重要任务。

(三)五四纪念推动了青年工作的正确开展

列宁曾经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中国共产党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会出现不同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方略,之所以这样是与当时政治形势及政治发展需要紧密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之初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运动,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后来逐渐强调青年的革命运动以及抗日救国运动,之后就是反帝反蒋运动。革命是民主革命时期五四纪念的一个主题,这个时期的五四纪念最主要任务就是为了革命的需要。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活动更多体现在青年运动上。因而,五四纪念是青年工作的一项活动,是对全国青年整顿、规范、整合和改造的一次最佳时机。改革开放以来的五四纪念则突出强调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其目的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因而,纪念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然而,由于时代发展条件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有别,因此导致了不同时期的五四纪念活动中所体现的青年工作的差异性。

我们今天要继承“五四”的事业,但我们如果不能超越“五四”,也继承不了“五四”。时下正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纪念,五四纪念的任务除了与之前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和之后的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有总结历史经验的相同之处外,还有着五四纪念自身的独特意义,那就是如何通过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来弘扬五四精神,通过五四精神来指明青年活动的方向,完成五四所赋予我们的历史和时代任务,这也正是五四纪念的当代意义。因此,五四纪念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五四纪念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断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内涵,增强时代性,使得五四精神更好地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责任编辑王慧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论五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谈“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