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三枪”自救

2009-05-13 08:06
计算机世界 2009年43期
关键词:双刃剑裁员危机

前言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

现在的IT产业,恐怕更能体会巴菲特的这句名言。金融危机确实是一个“露底”的机会。

2009年是IT业史上最差的一年吗?

是的!

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9月,但其释放的影响充分显现在2009年——IT和电子通信、生产制造业首当其冲,成为企业裁员风潮中波及最深的行业。

根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美国IT市场失业人数达到11.8万人,为近7年来的新高。电脑、电子和通信行业第一季度共裁员8.4万人,第二季度继续裁员3.4万人。就在不久前,Forrester研究公司调整了对2009年的预测结果: 全球IT产业业绩预计为1.46万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下滑10.6%。其中,硬件的销售部分是下滑最严重的业务,较去年大约下滑13%; 软件销售、IT服务及外部采购分别下滑了8.2%和8.6%。

虽然危机祸起金融界,但IT产业难以逃脱危机的现实,也折射出IT产业原有的经济结构、IT企业的产品形态和角色定位固有的缺陷和不足。这一年来,从PC业到软件业,从通信业到互联网业……整个IT产业都在寻求着自救的药方。

到底应该怎么救呢?IT产品的定位要如何修正,才能激起用户购买的欲望,并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下的新市场需求中抢占先机?如何向企业提供经济、节能和高效的产品,从他们已经大幅缩减的IT开支中分得一杯羹?角色如何转型,功能要怎么延伸或改变,才能从紧锁银根的风投钱袋中求得一口过冬的余粮?

在危机爆发一年后,我们发现,IT产业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更令我们惊喜的是,这些自救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IT产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上网本加速了处理器的低功耗潮流。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也显露出复苏的亮色。10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回升向好趋势得到巩固。”危机以来,温总理首次如是表态,既预示着今年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也释放出刺激政策退出的信号。

但是,产业自救可以到此为止了吗?迫于经济压力所做出的产业调整,难免带着一些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实现短期利益的迫切需要。一年前,我们用“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来做自我安慰,现在看来,IT产业的自救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销量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利润率的下滑和低端产品线对高端产品的挤压; 与扶植电子商务背道而驰的,是传统渠道日渐黯淡的身影; 虚拟化应用范围的扩大,成了物理服务器销售的拦路虎……

除了这些隐忧,“二次危机”的阴霾也渐浓。同样在第三季度,美国核心通胀率继续下降,从2%降至1.4%,这标志着价格疲软、内需乏力; 10月底,继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通用汽车之后,全美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宣告破产——外需继续不振,对于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品出口总额都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而言,绝非好消息。

所以,IT产业的自救之路还很长。

那么这些新需求、新角色和新政策,究竟是“关上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还是“关上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

猜你喜欢
双刃剑裁员危机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人人车“暴力”裁员
“危机”中的自信
惠普增加裁员5%
功性与神采——书法教学中的双刃剑
民间借贷:经济领域的双刃剑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