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盛开

2009-05-19 03:49曾和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哲学原理名言成语

曾和平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为哲理性诗歌、诗画、名言、成语等文学艺术形式走进哲学课堂架起了一座金桥。用文学知识阐释哲学原理,使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盛开,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智慧之花诗情画意怒放

空谷幽兰之所以亭亭玉立、香远益清,是因为它在诗情画意般的青山绿水中生长;哲学这朵智慧之花之所以四季娇艳、永不凋谢,是因为它从诗情画意般的现实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中华民族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首饱含哲理的智慧史诗。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巧借文学形式,采撷智慧史诗中的一片绿叶,捧起智慧花园中的几朵花瓣,使哲学常识课在诗中说理,在画中言情,那么智慧之花定能在诗情画意中盛开,哲学常识课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诗歌吟诵哲理更形象

中国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充满哲学智慧的名篇佳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学生又耳熟能详的哲理性诗歌,来阐释哲学原理,能使哲学常识课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如:在讲“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内容时,我先请学生诵读宋朝文学家卢梅坡的七绝诗《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他们知道这首诗的诗眼是后两句。意思是说,梅和雪这两种不同事物各具特色,梅不如雪之洁白,雪不如梅之馨香。通过分析这首诗,学生顿悟: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事物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原因和根据。哲理性诗歌的特定含义一旦揭示,学生就会触类旁通。如在学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时,学生能马上联系哲理性诗歌加以阐释。

生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生丙:“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生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然哲学原理对高二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蕴涵着哲学原理的经典诗歌学生却是熟悉的。用学生熟悉的哲理性诗歌去诠释学生陌生的哲学原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这既符合认知与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浓厚兴趣。一旦学生对哲学常识课产生了兴趣,教师还需要担心师生难以互动吗?还需要担忧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吗?

二、用成语描述哲理更生动

我国古代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以成语形式流传至今。把寓言故事引人哲学常识教学中,言简意赅、回味无穷。例如: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科学方法论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课堂教学就平淡无奇,学生听起课来就味同嚼蜡。教师若能借用哲理性成语——“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等导人新课,那课就上得形象生动多了,也更有趣味了。教师借用学生熟悉的哲理性成语进行点拨,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下面这段师生互动式问答中,学生借用哲理性成语,将相关的哲学原理描述得准确生动、形神兼备。

师:“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可生搬硬套。”生:“郑人买履,东施效颦。”

师:“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它就要受惩罚。”生:“拔苗助长,抱薪救火。”

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生:“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师:“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生:“釜底抽薪,擒贼擒王。”

师:“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生:“集腋成裘,跛鳖千里。”

哲理性成语短小精悍、说理形象,用来阐释哲学原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堪称一语胜千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教学方法,怎一个“妙”字了得?

三、用诗画描绘哲理更逼真

笔者在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原理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请全班同学朗诵杜甫的七律《瑞鹧鸪》。”

生:“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

师:“同学们最喜欢诗中哪一句?”生(异口同声):“踏花归去马蹄香。”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画一挂出,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请听此时师生对话:

师:“彩蝶为何绕马蹄?”生:“因为马蹄溢香气。”

师:“马蹄香从何处来?”生:“刚从春野踏花归。”

就在师生对话中,一幅“少年骑骏马,山野赏春花,扬鞭策马归,彩蝶绕蹄飞”的江南踏青图在学生面前徐徐展开,教师借用哲理性诗画非常巧妙地在学生品,涛赏画中不露痕迹地导入新课。学生由此领悟到: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巧妙运用哲理性诗画,教师无需运用过多语言,学生就能正确理解哲学原理: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得的知识,会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四、用名言阐释哲理更简洁

先哲警句,大师绝作,领袖名言,无不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辉,将它们用于哲学常识教学能令学生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尤其是在埘学生进行人格锤炼、提高品德修养方面,哲理性名言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功效。

笔者在“量变引起质变”内容的教学中,大量引用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共同谱写双边活动的和谐篇章。首先。我借名言“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忠告学生:在庸人和天才之间需要架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金桥。只有脚踏实地,奋斗不止,才能到达天才的彼岸。学生由名言体会到: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接着,我因势利导:“有哪些哲理性名言蕴涵这一哲学原理?”学生群情激昂,抢着回答:

生甲:“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生乙:“人心齐,泰山移。”

生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继而我趁热打铁:“量变如此重要,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学生心领神会,马上回应:

生甲:“只要有毅力,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生乙:“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生丙:“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生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师生双方教与学如此默契,这不正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吗?这不正足春意盎然的“绿色课堂”吗?高中学生特别喜欢名人名言,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哲理性名言就如探囊取物。没有难度。

叶分芳草绿,花借美人红。用文学知识浇灌智慧之花,让哲学原理走进现实生活。师生双方共同营造诗情画意,就能给哲学常识课锦上添花,让其魅力无穷,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

愿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含苞怒放,愿祖国花朵在诗情画意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哲学原理名言成语
浅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猜成语
名言趣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形成与逻辑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