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礼请勿视——如何克服偷窥他人隐私心理

2009-05-22 03:38章剑和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念头小丽书包

章剑和

典型案例:

16岁的小丽是某普通中学的学生,长得文静秀丽,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跟同学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小丽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翻看同学的书包,哪怕是不很熟悉的同学的包她也想打开看,而且这种愿望强烈到自己都难以控制。

从小学时候起,小丽就有种想看别人隐私的念头。每当她一个人在教室的时候,她就会去翻看同学的书包,但从不拿他们的东西。她还喜欢看同学的信件、日记、短信等。为此,很多同学都很烦她,对她也比较警惕。

上个学期的一次体育课,小丽提前回到教室,翻看一个男同学的书包,里面有一款新手机,她就随手拿出来把玩。正在此时,那个男同学回来了,他大声指责小丽想乱翻他的东西是不是想偷手机?小丽当时尴尬极了,忙分辩说她只是看看他的手机,根本没有偷的想法。事情闹到老师那里,班主任严厉批评了小丽的这种行为。当时小丽委屈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每当想翻看别人书包的念头出现的时候,她就暗暗劝诫自己,再也不能那样了。但是小丽控制不住自己,老是忍不住想去偷看。

说来奇怪,当小丽看到同学书包里面的东西后她就踏实了。其实,每当想看别人书包的时候,小丽心里也认为这样不好,甚至会自责。可是她又改不掉这个毛病,有时候看到同学背着书包走过她身边时,她会莫名其妙地编出一些理由来看他们的书包。有时候她会装作借书或借笔记本的样子,顺手翻一下同学的书包。

小丽也搞不清楚了,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她也不想这么古怪,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

从小丽的行为表现可以判断她患有偷窥心理。偷窥心理是指通过窥视别人的隐私(比如日记、信件、短信等)获得一种快感和满足感,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偷窥心理主要成因有:

1.个人成长的需要

从娘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对于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他怀着新奇、激动和迷惑开始接触、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导致儿童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是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生来就存在对隐私的好奇的,喜欢窥探隐私,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天性。

2.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

人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以满足被这个群体其他人关注的需要。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别人认可,成绩差的通过做小动作或调皮捣蛋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大多数也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3.自我保护的需要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所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为了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为自己设置一道防护栏。在潜意识里有两手准备:一是在自己隐私受到威胁时用以威胁他人,二是借鉴别人的过错来完善或提醒自己。

4.宣泄个人欲望的需要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儿童通过窥探父母隐私来了解自身来历,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欲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破解了父母的全部情感隐私,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将不会过分热衷于别人的隐私。只有那些儿童期窥探欲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的人,到成年期后才窥探别人的隐私。

可见,人都是很好奇的,谁都想知道别人的隐私,但一般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这种好奇心,因为人毕竟要受到社会公德与良心的制约。中国人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非礼勿视”。如果超过此标准,在心理学层面上讲,就可以称为“好奇心过盛”,或是“好奇心失控”。而小丽显然是好奇心过盛,出于对别人隐私的强烈好奇,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产生偷看别人隐私的念头。偷窥别人的隐私,是对别人尊严的侵犯,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一般的偷窥心理并不是一种人格缺陷,也不是不能完全克服的,只要努力改变自己,就一定能够消除它。

心理处方:

怎样才能消除偷窥别人隐私的心理?以下四法可供参考:

1.思维阻断法。当偷窥别人隐私的念头出现时,可以对自己当头棒喝:停止!同时,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通过参加一些运动量大的体育活动,也能起到暂时抑制偷窥别人隐私念头的作用。经过长期的注意力转移训练,你就可以慢慢地消除掉自己想要偷窥的念头了。

2.想象厌恶法。当出现偷窥别人隐私的欲望或行为时,可以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严厉的警察,或者回忆过去因为偷窥被别人痛斥的场面。通过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少偷窥别人隐私心理的出现。

3.回避法。平时不要看不良书籍和不良图片,也不要上不良网站,减少对自己心理欲望的刺激。

4.升华法。可以把对别人隐私的偷窥的心理升华成一种对别人关注或关心的心理。偷窥别人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平时,让自己少一点对别人隐私的偷窥,多一点对别人生活的关心,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别人隐私的好奇心不一定非得通过偷窥来满足,可以采取一些被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满足,例如把这种好奇心转移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上,去仔细观察身边的那些花草树木以及小动物等。

猜你喜欢
念头小丽书包
小书包
我的书包
早晨锻炼
找书包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鱼和水
武大十大
风躲在哪里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