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如何走出心灵阴霾

2009-05-22 03:38白国宁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李霞心理障碍贫困生

白国宁

贫困生作为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社交上似乎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经济上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在思想上又背着沉重的包袱,所以很大一部分贫困生都存在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心理失衡、悲观消极、自卑封闭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就像咒语一样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不仅妨碍他们人际交往,而且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那么,贫困生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心理障碍呢?

保持平常心,让心态平和起来

贫困生和富家子弟贫富差距悬殊,而有些贫困生却出于“面子观念”,想消除这一差距,结果非但没有跟上那些富家子弟的生活节拍,反而让自己的自尊心受了损伤,有的变得愤世嫉俗导致心理严重失衡。要摆脱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要抑制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和别人去攀比,把一切看成是常态,尽量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自然起来,从而使自己走出心理阴霾。

【个案回放】

一(2)班的李霞来自农村,家境贫困,平时穿着打扮有些土气,而她寝室的同学个个穿得十分光鲜,打扮得非常时髦。李霞为了和室友保持“齐步走”,于是省吃俭用来进行“外表投资”,可不管她怎么努力,始终跟不上寝室里那些“富家女”的步调,甚至还被她们嘲讽为“小城镇的摩登女郎”,说她是“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李霞因此深受打击,原本就对“命运安排”不满的她心理就更加不平衡了,对嘲讽她的室友甚至是所有的同学都心生反感和敌视,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社会的不公平,于是整天牢骚不断。与其相反,贫困生王芳,从不与人攀比,不管同学们如何锦衣玉食追求物质享受,她始终能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和培养能力。曾经有同学问她何以能做到这一点,她的回答是:“尽量使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我也有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可每当我虚荣心抬头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念着‘淡泊以明智、 宁静以致远这句话,这样我的心态也就慢慢平和下来了。”

【专家指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贫困生要的就是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要知道,贫困生和那些贵族子弟去攀比,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案例中的李霞想方设法去和那些富家女保持“步调一致”,可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生活压力和精神挫折让她变成了一个行为偏激、愤世嫉俗的人,心理障碍使得她人际关系不和谐,生活不愉快。但同样是贫困生的王芳则完全相反,因为她懂保持一颗平常心。贫困生要想使心态平和起来,在物质上要甘于“安贫乐道”,不要和人攀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

多往好处想,让情绪积极起来

其实生活中来点“阿Q精神”,凡事都往好处想,你就会发现原本一件令人郁闷的事其实并没那么糟糕。那些极度颓废的贫困生更需要用这种方法进行心理调节,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变得乐观起来。

【个案回放】

刘超平是初二(8)班的一位贫困生,经济上的压力使得他整天郁郁寡欢,情绪变得极度消极,生活缺乏激情,学习也没了动力,他不能像其他的同学一样到外面去“潇洒”,只能整天呆在寝室以租来的小说“度日”。和他“同病相怜”的同学劝他乐观点、振作点,说我们的前途同样是一片光明,而他却说连学费都交不清还有什么光明可言,还不如辍学呢。同学们见他如此消极,于是尽量和他保持距离,像害怕传染病似的,生怕被他的消极情绪给“传染”了。与其相反,家庭贫困的王志强却从来不抱怨什么,也没有任何消极情绪,总是以乐观的姿态出现在同学面前,并且他还经常鼓励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说:“贫困生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们所要具备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生活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兼职赚得,学费可以先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学校和全国的‘双项奖学金,学费问题也可以解决。”大家在无形中被他的积极情绪所感染,并且以他为榜样,不仅如此,就连班上的“贵族子弟”也都青睐于与他交往。

【专家指津】

有句名言说:“当乐观施于别人时,那是一种美德;当乐观施于自己时,则是一种精神。”的确,乐观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有益无害,它是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营养品”。一个乐观的人不会在困难中退缩,不会在现实中逃避,更不会在逆境中沉沦。一个贫困生缺乏这种精神他就是真正的“贫穷者”,刘超平就是这样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生”,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写满了“消极”、“悲观”、“绝望”这样的词语,同学们也正是害怕被他灰暗的人生观所传染,所以都唯恐避之不及。而王志强则非常乐观,他懂得往好处想,所以他的人生观充满了阳光。他鼓励同学说“贫困生没有悲观的权利”,既显示出他健康的人生态度,又折射出他可贵的精神风貌,这样的贫困生是富有的,难怪他如此受同学欢迎。

挖掘闪光点,让自己自信起来

一般来说,贫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不相信自己有某种能力,在那些“富裕生”的光环下,总觉得自己暗淡无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性格上的“闭关自守”,若能开发出自己的某种潜能,激发出自己的自信心,这样往往能摆脱交际心理障碍。

【个案回放】

作为贫困生的何莉,心里一直都存在自卑心理,她从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甚至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每当她和那些衣着鲜亮的同学站在一起,她总是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夹在白天鹅中的丑小鸭。缺乏自信导致她很少与同学交流,这不仅影响她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对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班主任找她谈心,指出了她的问题,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说她是低估了自己,并给她开出一条“处方”,要她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尽可能使自己自信起来。听了班主任的一番话,何莉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甚至还有好些闪光点,如声音甜美、普通话标准纯正。最近学校广播电台要招聘播音员,她鼓起勇气去参加了应聘,果然被录取了。通过在电台的锻炼,她胆子大起来了,心态也越来越开放,更重要的是自信心也找回来了。从此以后,班上的那个内向自闭的女生再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开朗活泼、热情大方的女生,她的交际圈越来越大,在班上的人缘也越来越好了。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诧,问她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何以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的答案是: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专家指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不过有些长处是潜藏的、不容易被发现,只因为“当局者迷”,所以才会对自己产生一种一无是处的错误认识,而这种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导致自卑。一开始,何莉是因为家庭原因而背上了沉重的的“包袱”,她一直被自卑笼罩,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不敢在人前抛头露脸,患上了“交际恐惧症”。但自从班主任给她“诊断”并开了“处方”后,她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不少闪光点,于是挖掘出自己“声音甜美、普通话标准”这一“靓点”,当上了学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使得她无论在交际还是在学习中都如鱼得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困生只要能通过摆正心态、驾驭情绪、挖掘潜能等方式来摆脱各种心理阴霾,始终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来投身于学习生活中,并且“化贫困为力量”,以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精神致力于学业,这样才能使自己在集体中健康成长,收到人缘和学业双丰收的效果。

猜你喜欢
李霞心理障碍贫困生
Mr. “Cool”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祸起不婚闺蜜“共房养老”:真爱降临友情闪退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空心病
快乐神奇的魔术之旅
低到尘埃里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改变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