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2009-05-25 09:59赵惠梅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创新能力

赵惠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尤其是中职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重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那么,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究竟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精神和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呼唤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我们应从理论、实践上对“创新教育”进行认真研究,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民情以及本校的实际,开拓一条创新教育的新路。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从而使之拥有幸福的人生。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从哪入手呢?

1.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居里夫人称好奇心为“科学家的第一美德”。老师应合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驾驭计算机创造一个最有利条件。

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的接触面不广,切身体会也不够,对它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很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将各种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上出现的新材料合理取舍,补充到教学中,来加深学生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学习中发挥学习主动性,老师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2. 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创新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来自人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兴趣作为一种自学的动机,是创新的起点。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一般说来是对计算机本身有点兴趣,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直接兴趣,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

传统的计算机课教学,教师仍采用注入式教学,注重操作方法的讲授,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权威性”操作技能。这种呆板的教法,枯燥乏味,使他们如坐针毡,久而久之,便冲淡了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和、课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三分之一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板等实物展示,也可以找一些陶汰的主机,让学生自己打开机箱,亲眼目睹内部构造,还可以课件演示。这样的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了。

当然,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还要保证他们充裕的自主的学习时间。鼓励他们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评估,使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点滴进步,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更有助于保持持久的兴趣。

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用一世,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日后要改就会费时费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习惯抓起。比如键盘的正确操作,是一部分同学长期以来很难做好的事。再比如正确的开关机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要想用好计算机,教师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努力培养学生的习惯。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指导他们使用帮助系统,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从点点滴滴中做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自始至终要重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只要好习惯养成了,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了,创新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了。

3. 独立自信的品质和专注坚持的精神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的确,当自己发现了别人不曾知道的东西时,他会兴喜若狂。有一个小学生切橙子,他正在切时,父亲严厉地说:“你怎么这样切呢!”原来小男孩是横着切的,他把橙子切成了两半后,经过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橙子中间是一朵漂亮的金菊花。后来,他把这个发现,写了一篇作文,先后被三家报纸转载了。对孩子来说,他的发现尤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做法,应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培养独立自信的品质。

教学中,还要锻炼学生专注于一件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精神。例如,当一个学生的录入速度练到每分钟99字时,我们就一定要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100大关(尽管这是一道不易跨过的坎)。当学生一次次地看到每分钟99字的记录,又一次次地向新高度冲击,最终突破100大关时,他专注坚持的精神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培养与人合作的态度,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插上翅膀 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又是一个讲究配合,提倡合作的社会。一个不懂合作,单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更是如此,计算机上用到的任何软件很少有只靠一个人的力量编写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尊重、关心、与人合作的态度。比如,在《数据库》教学中,可以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把一个管理系统按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个分支。这样,小组成员们就会围绕模块分工、变量定义等方面进行讨论,协调程序设计的步伐,当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系统时,理解、体谅和帮助他人的态度就会增强,团队精神自然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只要老师真正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到2010年,中职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的目标就不难实现,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万名中职毕业生,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的目标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收稿日期:2009-03-05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创新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