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2009-05-25 09:59于永苹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师生探究过程

于永苹

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课堂的改革,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认为心态很重要。无论你心情有多糟,压力有多大,当你踏入教室那一刻,你就得轻松,快乐,充满活力,所以每次学生看到我,我都是快乐开心的,这种快乐也传递给了学生,就为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其次,让幽默走进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快乐,给人以启迪,而且,它还能四两拨千斤。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作为老师,我们要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少一句责备,多几句表扬,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和谐”,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整个社会的追求,和谐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为积极探究、自我建构。也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教师如何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呢?

1.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能轻而易举地做到的事情,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学生自由、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不多,以往有些教师往往把学生读书当作一种摆设,常常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学生还未来得及好好思考和咀嚼,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讲解,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只能死记老师的分析,食而不化。这是因为以往我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教”,总是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堂表达非常清楚,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以“教”代“学”,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又总是想尽了办法要达到自己设计中的理想状态,课堂就会变得机械、沉闷、程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和谐的课堂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自然。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让学生大胆的写,开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但只有知识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也不行。

2. 教学生深刻质疑的方法,使“问”的过程变成“思”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提出疑问,就表明他们其实已经对知识的进行了一番思考。而一旦他们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他们便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更乐于理解、易于吸收。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会处于主动地位,而且能使教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需要我们讲明白质疑问难对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能力,多元思维的品质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课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问”。

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不少学生会出现为问而问的现象,或者提一些在教师看来很是可笑而怪异的问题。教师当然不能因此而向学生泼冷水,而应及时引导学生不但敢问,而且善问,善于发现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提问的质量关系到下一步学习钻研的深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中高质量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养成了初读课文做到“四问”的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时还有难度,这是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找好切入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知识的种子在发芽,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在深刻质疑、积极答疑中达到教学相长,和谐共进。让学生大胆的总结,教师引导出知识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3. 激发学生独到品评的意识,让“讲”的过程变成“赏”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却非易事。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在对文本充分感悟、深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广泛交流,发表独到品评的热情。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尊重了学生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才会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才能感到自己是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同时要让学生大胆的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同,课下作了充分准备,查阅很多资料,而这又给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不仅是教师的绘声绘色、滔滔不绝,教师也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终结者。共同探索、倾心交流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不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会使他对生命产生敬意,并从中受益。课堂成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在律动的教学进程中通过对话释疑解难,交流思想,共同感受知识的魅力,沐浴知识的灵秀。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绿色流淌的,是乐趣无穷的,是赏心悦目的,也是和谐美好的。

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只有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与发展的沃土。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力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打造和谐的课堂。

收稿日期:2009-04-16

猜你喜欢
师生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