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山有路“趣”为径

2009-05-25 09:59柴琴梅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知者老师教师

柴琴梅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以来的一些想法及感悟。

1. 从自身出发向学生投入真情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要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老师深切的爱中受到激励,让孩子们感到老师在期待着他们。同时,更要把爱洒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用公平与信任的目光期待着他们,启发学生们多去思考,引导他们做好每一道题,培养热爱老师,热爱数学的情感。

2. 从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1 导入新课时——激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用“激将”的方法设疑:“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多位数,大家都不用笔算,看老师和同学们谁先很快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都是老师很快说出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觉得新奇:“老师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学生们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了,都希望老师能尽快把这个本领教给大家。

2.2 讲授新课时——激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

2.2.1 教学中注意精心设问-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2.2 教学中注意动手实践-启趣。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实践操作,激发兴趣。例:我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充分通过让学生通过找角、画角、折角、做角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合作、自主学习突破得出角各部分名称、什么是角、如何比较角得大小,角得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活动角,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

2.3 巩固练中——激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3.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在“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问题,或者解决,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 “你真聪明。”; “祝贺你,成功了”等等评价语言,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收稿日期:2009-04-15

猜你喜欢
知者老师教师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后知者
美育教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