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情景创设

2009-05-25 09:59张新鹃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课创设

张新鹃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思想品德课,就为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他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是全面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思品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关键是启动学生情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以提高其道德素质。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死板的说教方法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避之不及,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而,适时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探索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创设悬念性情境 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深深吸引学生,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例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课,教学前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平时生活中有什么兴趣爱好?学生就很好奇,教师就可以就此导入新课,并且引导学生知道哪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些是庸俗的生活情趣,从而正确选择.在<<交往艺术新思维>>中,我说:“同学们大家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对你们与人相处,今后更好立足社会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那么你们有什么更好的与人交往的方法么?”从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踊跃发言。

2. 创设故事情境 寓言,故事,童话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以其奇特,瑰丽的情节深深吸引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能选用与新课联系紧密,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或童话导入或补充课文,定会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学习前,教师用大学生张华抢救淘粪落池的老农民光荣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代价与回报,我们在责任面前应该不言代价与回报。又如,在讲授《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一课,教师先请同学讲述他们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的内容,通过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导入新课,并且陶冶情操。

3. 创设欣赏性情境 在思品课教学中,为了换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该尽力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音乐,最富感染力。伴着优美的钢琴曲,教师朗读课文,声情并茂,让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生动、活跃起来,开拓无限的想象空间。或者播放相关的优秀歌曲。如教学《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一课,教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并配以解放军抗洪抢险,防空洞饮雪、高原集训,延安大生产运动,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田等一系列图片。高亢、激昂、深情的歌曲回荡在教室,感人至深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们都被深深触动。这时教师在用激情的语言启发,使学生明白: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要积累,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而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4. 创设表演情境 青少年天性富有想象力、表现欲都很强。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编一些小品或请学生分角色表演,展示课文的思想内容,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课,我请班里学生表演,一个扮演商场的送货员,一个扮演消费者,情节是消费者买了一台电视机后就回家去了,送货员按指定的时间去送货会碰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消费者不在,结果会怎样,一种是送货员没及时送货会怎样。通过联系实际创设表演情境,举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讲诚信守诺言就是承担责任的表现,学生在寓教于乐中领会了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无需滔滔不绝的说教,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说,创设表演情境,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完美结合。

5. 探索性情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思品课教学中,适当穿插讨论话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现感性思维的转化。如讲授《言而有信》一课,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先说说什么叫“言而有信”?为什么要言而有信?再用榜样引导法去学习、认识宋庆龄同志是怎样做的?在学生初步明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联系实际,“怎样做到言而有信?”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思品书中蕴含的道理清晰化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发言有疏漏和偏颇之处,应适当提示、启发他们做必要的补充和纠正;一旦有新的正确见解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6. 创设竞争性情境 课堂气氛太紧张,学生掌握知识就比较机械、死板;气氛松弛、动静结合。因而,教师巧妙地根据课文内容开展竞赛活动,创设紧张而又有趣的竞赛性情境,采用必答、抢答、小组答辩、风险闯关等多种形式,寓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于欢乐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7. 创设课外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学习思想品德,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实践出真知”因而,教师开展各类活动,创设课外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意义深远。

如我们在学习环境保护章节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走一圈,看看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通过实地考察,让他们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破坏环境行为的义愤,引导学生提升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学生在学与玩中受到启发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力量。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总之,思想品德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以情境激情,以情感激情,以情意激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收稿日期:2009-03-04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课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班里那点事儿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