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评价体系构建孩子积极的学习心态

2009-05-25 09:59董怡君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检测效果内容

董怡君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然而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与热情有多高呢?常听到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一言以蔽之。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 小学生年龄小,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这样完成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学的另一头,有的课文篇幅很长,如若学生连课文内容都不熟悉,那么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架空了,整个教学过程是难以上档次的。当学生把预习当成了枯燥的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习兴趣的减退、预习效果的下降。

值得反思的是,学生为什么没有预习的兴趣和热情?预习效果为什么不显著?许多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注重预习。他们有时作了方法的指导、内容和目标的要求,但反思学生的预习成果,仍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成果缺乏科学而积极的评价,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于是,我试想,能否将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孩子积极的学习心态。

以下是我的做法及点滴感受:

1. 预习准备工作

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详细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对预习内容的要求,知道做哪些工作,知道怎么去做,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我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是:

1.1 读概貌: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底。

1.2 读通顺:读准、读通、读流利,解决生词理解障碍。

1.3 读已知:思考,读懂了什么?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词语,并做出批注。

1.4 读未知:提出不懂的问题,带问题并借助资料读书,看是否能独立解决。

1.5 预习生字:读音、组词、结构、形近字、掌握生字的方法(每人准备一个预习生字的本

子)。

2. 对预习工作的评价原则

2.1 在评价内容上,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加以较客观地评价。根据自主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具体的评价内容。

2.2 在评价手段上,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编制预习评价表。

2.3 在评价方法上,实施自评、家长评、师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3. 预习评价表的设置与解析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我会给学生发一张预习评价表,让学生把预习成果显示在评价表上(见表1):

评价表的内容是根据预习要求设定的,对于低段学生、中段学生、高段学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段目标设计相应的预习内容及评价表。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效果显示在评价表上之后,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测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也检测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小组合作检测预习之后把学习成果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使学生喜欢这种小组合作检测预习的方式,组间竞争的机制更能促进小组成员主动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红花绽开”的奖励机制,小组的综合评价获得几星,就得到几朵红花,比一比哪一小组的红花最先绽放,并且绽放的数量最多。

那么小组合作检测预习及集体汇报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首先,教师要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学习,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发言人,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才会高,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学习小组分配好之后,共同选择学习内容中的一项进行合作交流,并对组员的自主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组员的预习效果通过合作再上一个台阶,然后,共同商议在全班汇报的方式。小组汇报之后,其他同学要对这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口头评价有时就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但要引导学生以表扬和激励性的语言为主,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很有帮助。这就是合作检测预习的目的,把个体置于小组之中,个体的成功与小组的成功紧密相连,个体的进步即是小组的进步。个体的成长必然由组内成员共同协调,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才更有意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的口头简评对引领课堂、引向预设目标作用很大,其评价是主导性的,能引导其他同学的评价,使评价能有一个较科学的标准。

从指导、评价学生课前预习的实践看,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这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检测预习效果的评价机制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当然,这种预习评价体系也存在许多不足及值得我反思之处,一是小组选择的学习内容难度不尽相同,评价时难免有争议,学习小组为了得星,偏向于选择简单的预习内容进行合作。二是高段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逐步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课文的思考及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每个孩子显然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小组在合作检测预习效果时,对这一块的内容则不好操作,不便于检测和评价。但是,又不容否定,小组合作交流组员提出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优生带动后进生参与讨论。三是这种小组合作检测预习的评价体系虽然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但在课堂上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要不要采用,还要视具体的课文内容而定。四是对于自己制定的预习要求是否科学,我还要进行再思考,评价表中的学习内容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随之变化。

总之,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方法的预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锻炼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并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轻松的与同学老师合作去解决重点难点,从而会增强个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持之以恒,坚持一贯的评价制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所以教师必须构建、实施积极的预习评价机制,还要让这种机制在实施中不断地改进,趋于更科学更完善的道路。

收稿日期:2009-04-15

猜你喜欢
检测效果内容
灵动耳环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