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式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2009-05-25 09:59王俊清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学教师

王俊清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培养;能力

The ducting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of try

Wang Jun-qing

【Abstract】In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should teach to the student analysis problem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begin of student and mov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their geography of the brain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xaltation.

【Key words】Geography;Development;Ability

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怎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它要求教师从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入手,从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两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想象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等。这是每一个地理教师都想达到的理想境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运用导入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和体会。

1. 课前准备

1.1 备大纲——导课的宗旨。《课标》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课标》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课标》,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追求效果,就要放有目标,收有定位。

1.2 备教材——导课的范围。课改后的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内容要占到40%,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生成的内容约占10%。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特点、编排次序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整理出一条条线索——导线,讲课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生顺藤摸瓜,一个一个解决问题。我在讲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太阳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想到学生对此很难理解,我便绘制出形象的简易图形:横线为赤道、南北回归线,然后描绘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线段,顺着这些线段,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能很清晰地说出四季交替的时间,极昼极夜范围,以及极昼极夜变化情况等,这样就使教学条理清楚,思维过程一目了然。

1.3 备学生——导课的主体。学生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智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估计所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从而为难点的突破设置一定的知识阶梯,让学生觉得难点不难。其次,要遵循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阶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思考题与练习题的准备上都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1.4 备方法——导课的技巧。兴趣是成功之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点,是承上启下的纽带。若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新课导入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若能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具体生动的实例,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渴求,达到“课开始,趣已生”的效果。

好的导课方法不仅能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众多的人口》时,我首先展示了一组我国春运时车站拥挤不堪的人群、大城市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搡地挤公共汽车场面的图片,当学生们看到这些生动、现实的图片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呀!人太多了!”,此时我就抓住这一时机说:“通过这些图片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人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多”!那么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呢? 2000年统计数字是12.95亿。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在讲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一课时,课前我用大屏幕展示了长江上游迂回在横断山脉之间的图片,并配以《长江之歌》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诗朗诵“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这种情境式导入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把学生带入到长江一课的学习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 课堂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师导生演”

2.1 导情。课堂上师生情感的培养,是导课愉快成功的保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导入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打开地理知识之门——怎样学好地理》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没有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导思。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导线,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因为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学生跟着老师的导线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在学习的同时,适时留下一两个“为什么”,喜欢探究的学生就会在课下查阅报刊资料,向同学老师请教讨论,很多时候就因为解决这一两个“为什么”而获取更多的知识,甚至也会把兴趣转化到相关学科。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探究天气与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时,在了解了造成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因素等知识后。我讲到:据科学家观测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前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当讲完这个事例后,我问到:同学们,知道这为什么吗?学生答曰全球气候变暖了。我接着问,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呢?这一连串的设问为的是让学生体会、感悟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这样学生爱好更加广泛,并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有益的方法。

2.3 导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把自己正确的思维过程、结果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导师的精心诱导。把讲台留给学生,师导生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平等和谐的多民族国家》一节时,课前让几个同学去收集学习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舞蹈和语言,课堂上进行表演,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言就是导演,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导言是导课,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主要途径。

2.4 导行。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地理有许多知识是在地图上读出来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填注重要的图表,是巩固思维成果的必要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行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阅读教材时,如何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清因果关系,以及分析图形、以图释义,动手绘图能力等。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地形》时,我就把主要地形作为线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绘制出一幅包括中国主要山脉的地形图,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这样既可以照顾学习基础差、动手慢的同学有机会动手训练,又可以培养学习好的同学完善本组地图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与新式教具等,都可以作为兴趣和好奇心的导入点。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青藏地区》时,这样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的MTV,展示雪域高原的迷人风光,使同学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教师导语:“这悠扬激越的旋律,这深情豪迈的呼唤,昭示着雪域高原的巍峨神奇,牵动着亿万人民为之向往的衷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迷人风光!”这样的导课,使学生情绪饱满的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同仁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导入学习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几年来导入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导入学习式教学的优势所在,但还处在初试阶段,我将继续实践下去并不断完善,力争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好方法、好路径,为此我将继续努力。

收稿日期:2009-03-24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