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师生间的交往

2009-05-25 09:59潘希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班集体榜样师生

潘希成

师生交往是指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借助于言语和非言语的媒介而实现的相互交流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人际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师生交往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师生交往能使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教学及其他各项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班主任只有在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中,注重更新观念,掌握高超的师生交往策略,激励师生间的交往,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教学进程,做好班集体的各项工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激励师生间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以下点:第一,师生间的交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平等交往形成民主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应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第二,教师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鼓励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肯定、表扬为主,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自信心。当然,鼓励不是迁就,而是对学生学习工作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提请本人深入思考。

教师激励师生间交往的办法主要有:

1. 情感激励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那些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实践表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和关怀,就能引起巨大情感作用。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要求;双方感情对立,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的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

班主任要做到与学生情感交融,必须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来关心学生。与学生主动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家庭出现不幸的学生更应体贴关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即使批评也应出于对学生强烈的爱,注意循循善诱,以语重心长的口吻教育学生,激发学生自省的力量,催化他们改过的决心。首先,要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也许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尽量地与学生谈话,不仅要与班干部、优秀生谈话,更要与后进生谈话。其次,多行雪中送碳之举。对于整体素质较高、富有远大理想与信念的学生,要及时施以理性号召,启发其内在的因素,提高其思想觉悟;对于陷于个人情感旋涡而不能自拔的学生,要及时给以引导,减少其痛苦与压抑感,引导学生走向健康、向上的生活轨道;对于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施以最大的爱心,及时给以帮助。

2. 榜样激励 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比说服教育更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激励,就是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其进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榜样。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心理气质和本人形象,直接影响其所在群体的心理氛围和组织形象。就个体而言,班主任又是班级的一分子,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的魅力是一种能使学生难以忘怀的、自觉服从的领导力量。而这种魅力的形成,来自于班主任自身所具有的广博的学问、卓越的见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竭尽全力地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当班主任的形象得到学生认可时,他的决策会让学生言听计从,倾心拥护而与之共谋班级的发展;他的表扬嘉奖,会使学生倍受鼓舞,心情舒畅;他的批评处罚,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思过图新;他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

师生交往中激励方法的有效运用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它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弘扬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有助于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收稿日期:2009-02-04

猜你喜欢
班集体榜样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麻辣师生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