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扎实开展班主任工作

2009-05-25 09:59陈晓春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观念

陈晓春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些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工作积极性很高,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但当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可能灰心、沮丧。工作热情的低落和工作干劲的懈怠,轻则影响教育的效果,重则影响班级的持续进步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班主任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项工作,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工作必须以爱为基础。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你喜欢这个学生,处处关心他、尊重他,经常给以成功的启示,他就会为你的爱所感染,自然会喜欢你,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效应。班主任要确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做学生工作时就不会简单粗暴,就不会采取讽刺、嘲笑、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班主任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世界上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教育,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教育。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做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尤为如此。具备了这种观念,班主任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就不会产生急躁情绪,就能正确分析对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也不会因工作中暂时受挫而丧失信心。

3. 不以成绩论学生 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也影响了班主任的学生观。许多班主任至今仍沿用这种简单地以分数论学生的评价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有些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而有些学生长于抽象思维,有些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不行,但动手操作能力很强。所以,仅用单一的文化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十分片面而且有害的。班主任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不以成绩论学生”的教育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歧视。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班会勿伤学生自尊心 班会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上好班会课,对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建设一个奋发向上、具有集体荣誉感、团结友爱精神的班集体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的班主任不够重视发挥班会的作用,使班会课流于形式;有的班主任在班会上简单的采取批评方式,指责一些学生的缺点错误,甚至把学生一周来的缺点记在“账本”里,在班会上一个一个的清算,不是批评这个,就是指责那个,使学生讨厌上班会课。这样的教育方式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产生负效应,导致学生对班会、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当然,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批评必须得当,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为前提。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不误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才有潜在力量,才会取得成效。

5. 育人必须育到学生心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固然能发现“近朱者赤”的教育正效应,但也会发现“近朱者未必赤”的零效应,甚至会发现“近朱者黑”的负效应。究其原因,是因为未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育人未能育到学生的心里。在一些时候,虽然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谈心谈得苦口婆心,但学生未能领会教育者的教育意图。

“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亦枉然”。只有能触动学生思想和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通过启发疏导、情境创设等有效手段,用情去感化,用心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收稿日期:2009-03-31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观念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钓鱼的观念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