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09-05-25 09:59段玉芹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实验室规范化学

段玉芹

自然环境正受着现代工业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失调,终于引起人类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教育目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本文就初中化学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问题的一些做法。

1. 深挖教材内容,树立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第三单元,课文里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马上提出水危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编排教材时已经是很重视环境、资源等问题。在学习时设计一些思考,例“面对这一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进行互相学习,在讨论中往往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实例。通过大家的探讨,适时提示归纳,让师生更明确这样一点:只要有环境意识,就能做到自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 注意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知识积累,并融入教学中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是比较肤浅,但有强烈求知欲望,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目的。在第一单元《空气》新课结束前,曾引入保定当天空气情况的报告,简明扼要介绍对空气质量的监测,空气质量对人的健康影响,政府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增长了见识。由于初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知识知之不多,教师必须注意平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素材,例如:“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本区河涌水质,向家长了解该河涌的今昔”。让学生了解到:80年代以前河涌水清鱼肥、游人如鲫,现在恶臭难闻、鱼虾无踪。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3. 规范实验行为,用实验手段强化环境意识 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就要明确几大问题:(1)化学实验中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2)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3)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4)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用途,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以后一系列实验中,不厌其烦地指导、提示、纠正。在不同实验中,提出不同要求,通过实验,规范了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师生的健康,增加了环境意识。

化学与环保关系密切,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有明显的优势。经过一年的尝试,发现试验班的学生学习化学,入门早,兴趣浓,不但实现环保教育目标,而且学生学得轻松,有许多同学能恰当引入化学知识论述环境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收稿日期:2009-03-23

猜你喜欢
实验室规范化学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