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要把握好“度”

2009-05-25 09:59谭新文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双边教法新课改

谭新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千事万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本文主要谈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较深的四个“度”。一是教学方法要把握好“度”;二是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度”;三是双边活动要把握好“度”;四是对学生的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关键词】冷思考;把握;度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达二十九年之久,其中从事物理教学也有二十三年之久,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教师了。在那个“以教师为本”的年代,我是游刃有余,加之学生听话、积极配合,因此,教育教学成绩非常理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以教师为本”的传统教法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党中央提出的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然,就会“乐极生悲”。

1. 教学方法要把握好“度” 传统的教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总结的精华,虽然在新形势下有些不适用,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不能一概否认。因此,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将传统的教法与“新课改”提出的“讨论式”、“自学式”、“探究式”等新教法结合起来 ,因地适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借古纳今的手法,这样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效果。“新课改”实验的前几年,我采用全新的教法,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学,结果成绩并不理想,出现教学成绩下滑的现象。经过反思,我改变了做法 ,把传统的教法与新教法结合起来,既有传统教学的“讲练法”、“讲授法”、“启发式”,又有新课改提倡的“讨论式”、“自学式”、“探究式”,效果就迥然不同了。

2. 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度” 我是在农村中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的难度不好把握,觉得这套教材是城市孩子用的,因为,农村孩子的见识远不及城市孩子,多数知识点不是太难就是太易,与教学大纲也不相一致,与实际生活更是相去甚远。针对实际情况,我采用适当取舍添加的办法,来把握好处理教材这个“度”,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适合、适用、出成绩。

3. 双边活动要把握好“度”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能是指导、参与、与学生合作的角色,学生是导演、主演的角色。但是,“新课改”的步伐并不一致,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新课改”的发展不同,有的未进行课改,有的由于对“新课改”没有把握好“度”,课改过了头,走向了“新课改”的反面,成了绊脚石。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双边活动中,教师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导演,因此,首先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使学生逐渐转变为导演、主演的角色。不然,有不少学生无所适从,从爱学、好学变成厌学、不学的状态。

4. 对学生的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随着社会和形势的变化,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与以前的学生完全不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因此,这就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那些生硬、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不行了,搞师道尊严更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要多做些细心工作,对学生要有耐心,既要多一些正面教育,也针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进行反面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这样,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在教育中,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弟妹看待,这样,才能把握好教育学生的这个“度”。

当然,在“新课改”的运动中,还有很多方方面面都要把握好“度”,如果这个“度”不把握好,就会使“新课改”这件好事变成错一步成千古恨的坏事,有不少学生就会成为“新课改”的受害者。

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这个论调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但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让我们一起冷静思考,冷一冷发热的头脑,把握好“新课改”这个“度”,让“新课改”这朵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灿烂多姿吧。

收稿日期:2009-03-29

猜你喜欢
双边教法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
与2018年全国卷l理数21题相关的双边不等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