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09-05-25 09:59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作业探究能力

王 微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学生作业单调枯燥,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摘抄、重复套用,这种封闭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优化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因此,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作业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作业练习的设计不能为形式而训练,必须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定位,固然可以有所拓宽延伸,但必须建立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在主干知识、重点问题、学习难点上进行检测和训练。

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要与课前练习、课堂问题探究结合起来,统一策划,避免过多的重复。在备课时就要把课前预习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统一设计,使之形成由浅入深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中逐步巩固和提升。在知识和技能上可以重复,但在题型、能力要求上必须变换和更新,切忌简单重复。

作业设计要有差异性,就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区别。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业内容或形式一定要富有创意,要新颖,要有趣味性,让学生一看就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就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

收稿日期:2009-03-23

猜你喜欢
作业探究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快来写作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